全媒体时代,报纸副刊如何融媒转型


文/龙清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媒体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的出现,成为大众所爱。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传统主流媒体,报纸开始与新媒体进行融合,而副刊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不断推进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在探索中努力前行。

新媒体语境下副刊的困境

内容生产困境。现阶段,副刊信息在传播中出现了两种不同效应,一种是同质信息,呈现细水长流式发展;另一种是热点信息,呈现爆发式发展。而在传播过程中,新媒体传播以用户为中心,带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报纸副刊传播则以媒体为本位,两者之间反差较大。

针对热点信息,传统报纸副刊具有非常丰富的传播经验与强烈的责任感。就像对重大主题的策划与传播,如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新冠肺炎疫情等,都有良好的策划,“出圈”的作品也不少。但从整体上来说,报纸副刊对这类主题的策划思路与宣传方式较为一致,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特别强的“爆款”。对于一些非热点新闻,副刊在策划时往往缺乏新意,难以吸引大众目光。

传播受限困境。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中,受传播技术与信息资源所限,报纸等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占据优势。但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再加上传播平台不断涌现,以及大众对传统报纸刻板、严肃的印象,使得一部分人对报纸副刊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极大削弱了报纸副刊的话语权与传播力。

受众个性化阅读需求的困境。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下,大众的阅读需求发生了变化,从过去“整合化”变为“个性化”。个性化阅读的最大特点就是自主性,大众对信息的接受从被动变为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兴趣随时随地阅读,而这是传统副刊所无法满足的。

新媒体语境下副刊的多样化发展路径

1.立足本土,深入挖掘。

报纸副刊是社会的文化指标。在策划副刊内容时,编辑不能总围绕休闲娱乐、谈情说爱,给人一种“闲来无所事事”的感觉,而是要提高副刊作品的深度,走精品路线,这样才能突破发展困境。新媒体时代信息呈现碎片化特征,大众在阅读时常遇到“有头无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大众更愿意阅读“有头有尾”、相互关联的信息。

2.贴近大众,紧跟时代潮流。

过去,报纸副刊文章标题文学性非常强,整体给人“雅致”的感觉。但如果“雅致”不到位,反而会造成“雾里看花”的印象。就像“百年华诞讲党史,耄耋老人报党恩”“雪花覆盖了尘埃”等标题,不可否认,这样的标题具有审美品味,但不接地气,无形中拉开了大众与副刊之间的距离。针对此,副刊在坚守文化品质的同时,要注重贴近性,让大众能够触碰到副刊所呈现的文化品质,提高副刊影响力。具体来说,可从标题趣味化、话题生活化、紧跟时事热点等三个方面着手。

标题趣味化。有的报纸在副刊的核心内容上依然是高品质文化,但可以在表达方式上适当通俗化,让大众不再觉得副刊“高高在上”。最易操作的一点就是增加标题的趣味性。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阅读呈现碎片化与娱乐化。想要吸引读者,不仅要保证内容的高品质,还要保证标题的趣味性,让大众看到有趣的标题激起阅读欲望,能够让大众产生共鸣,从而引发阅读兴趣。

话题生活化。除了在标题上“动手脚”,编辑还要在话题上“做文章”。《宜春广播电视报》的副刊引入大众关心的话题,在降低大众阅读门槛的同时,拓宽其知识面。在节日来临之前,副刊刊登了有关节日的文章,通过节日习俗相关话题,让大众了解节日期间需要做什么、注意些什么。如此一来,大众不仅对文章有了阅读兴趣,而且还了解到更多文化知识。

紧跟时事热点。在新媒体时代,想要让副刊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紧跟社会热点,快速抓住大众眼球。副刊受自身文化属性的限制,其时效性本身就不强,为此,副刊要紧随社会时事热点,提高时效性。一方面,副刊可以从热度较高的影评、剧评等内容着手,带来共同话题;另一方面,副刊可以从与生活贴合度高的热点新闻着手,深度剖析新闻内容,带领大众发现之前没有留意到的点。

3.线上互动,加强用户黏性。

数字报为阅读提供了便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一方式也符合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利用新媒体平台阅读文章,还实现了“音频+文字”“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的阅读,将更好的阅读体验带给读者。

在媒体客户端上设置副刊专栏,除了书籍推荐、文人专访、文章阅读等内容,还可以纳入文化热点、有声读物等,让大众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阅读,满足其信息需求,增加副刊与读者之间的有效互动。

除了数字报与设置专栏号,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内容传播,提高话题的扩散度与影响力。具体方式有诗歌分享、内容推荐、转发赠书。诗歌分享与内容推荐可以让大众参与讨论,制造更多话题,增强互动性,提高话题热度。

总之,报纸副刊通过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范围,提高了影响力,吸引了更多读者。

结语

综上所述,副刊作为报纸内容的一部分,经历了发展的高潮与低谷。在新媒体环境下,副刊进入发展瓶颈期。为此,副刊编辑需要转变思路,推动副刊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用新技术新手段武装副刊,让其焕发新的光彩,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保持报纸的品格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