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划分标准探讨
同一条管段,不同位置,两个差别很大的高后果区划分为同一个级别。从上面两个真实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GB 32167-2015中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分级表存在明显不合理的地方。按照本文提出的依据人员数量划分高后果区等级,将学校、工厂、商店、企业、村落都折算成人数,调查统计管道中心线200米范围内影响的人员数量,按照表1划分高后果区级别。图1管段影响人员数量将近1000人,管道在学校里面,位于操场下面,人员不易疏散,附近有企业、工厂、商业,穿越省道,识别为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Ⅲ,更合理也符合实际情况。
三 输气管道高后果区等级划分
《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GB 32167-2015中高后果区的等级划分是按照《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地区等级来划分的。管道途径四类地区识别为Ⅲ级,三类地区识别为Ⅱ级b类。地区等级划分是从大范围、大区域对管道经过区域位置进行划分,便于在设计中考虑安全系数,确定设计系数等级。
高后果区的划分是小范围的,具体到管道中心线200米范围内的住户、商业、楼房、厂房等,具体到户数,高后果区重叠或相隔不超过50米时可以作为一个高后果区。四级、三级地区完全可以找到超过50米的空地,这些空地不经常有人活动也没有永久性居住人员,符合《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中的一类地区。
一类、二类地区按照输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分级表都达不到高后果区最低级别,既不会被识别为高后果区。按照《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4.2.2的第三条在一级、二级地区内的学校、医院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应按照三级地区选取设计系数。存在特定场所的一级、二级地区是按照三级地区设计的,即等同与三级地区。
管道经过三级地区按照《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中输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分级表应该属于b类Ⅱ级高后果区。《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中输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分级表直接套用《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地区等级来划分高后果区等级是不合理的。高后果区划分是小范围的,是具体的、精细的,套用大范围的地区等级划分标准是不科学的。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4.2.2第4条:当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足以改变该地区的现有等级时,应按照发展规划划分地区等级。天津滨海新区、雄安新区都是国际级新区,按照该条应该划分为四级地区,输气管道途径四级地区应识别为Ⅲ级高后果区。雄安新区、滨海新区很多地方还都是农田、荒地,把该区域的输气管道全部都识别为Ⅲ级高后果区明显不合理。
管道是人建设的,服务于人,造福于人,识别、管理高后果区也是防范危害于人。城市的发展建设也是人的推动,高后果区识别更新应根据城市发展、人的活动变化而变化,因此输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也应该按照人员数量划分等级。《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输气管道高后果区管段识别分级表中a、b按照本文表1中a、b类进行识别分级,c项按照原标准进行计算影响半径,再统计影响半径范围内的人员数量套用表1进行划分。d项管径小、压力小,直径识别为Ⅰ级高后果区。e项先统计管道两侧200米范围内特定场所人员,再根据人员数量划分等级。f项人按照原有规定进行识别划分。
四 环境敏感性高后果区识别
《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表中e、f项为环境敏感性高后果区,考虑油品泄漏对环境的污染。e项中管道两侧各200米范围内有湿地、森林、河口等国家自然保护地区,应该理解为已经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名录的,能够在国家政府网站查询到色,其他未列入的可以不识别为高后果区。f项中管道两侧各200米范围内有水源、河流、大中型水库,主要考虑水体流动,一旦油品泄漏污染扩散范围较大,影响严重。水源主要指作为饮用水,河流指有具体名称的河流,小的排水沟不能算。大中型水库也是有名称,有水务部门管理的,水塘、鱼塘、存水的矿坑不能计列。水体在管道200米范围内,但是管道与水体之间有物理阻隔,如高速公路路基、建构筑物、山体等地形条件限制,油品泄漏后不可能流入水体造成污染,这种类型的则不作为高后果区识别。如图4,某成品油管道200米范围内有水库,管道与水库之间有两条高速公路,靠近管道的高速公路为路基段,远离管道的高速公路为架空段。管道即使发生事故油品泄漏,高速路基高出地面2米多,有高速路基的阻挡,不会流入水库造成水土污染,因此该段不应该识别为环境敏感型Ⅲ级高后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