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以青春之名 邕油“智”造四连冠
——华南蓝天南宁分公司“中国航油青年创新创效成果”夺冠记
要参赛就要有项目,项目从何而来?近年来,各地发生多起加油车直接刮碰航空器或刮碰保障机具间接刮碰航空器的案例,造成财产损失、航班延误等后果。为更好地做好机坪作业管控工作,中国航油华南蓝天南宁分公司航空加油站青年创新团队迅速成立了“加油车智能刹车系统”项目开发小组,对项目的可行性、大致开发过程及项目需要达到效果进行了认真研究。他们检索国内外车辆防撞系统研究现状,综合现场实际情况考量初步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并积极联系外部专家寻求技术指导。时间紧任务重,项目无专项资金,专家指导时间有限,青年创新团队只能靠自身不断探讨持续实验,并查找有关文献资料及相关案例。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9月,项目通过航油科技项目验收,成功利用新技术为加油车进出机位安全供油提供有力保障。
“项目宣传片什么时候可以出来?明天下午蓝天公司就要开视频沟通会了,我们必须要拿出东西。”
“明天早上。视频里的加油车项目只介绍了一个功能,还有一个功能3D软件还在渲染,晚上可以合成。”
“大家觉得还有要改进的地方吗?”
“我觉得文字可以再精简,通俗易懂最好,技术用语太多,有的人会看不懂。”
“我们的项目在‘青春智汇’创新创效成果展示活动获评‘精品项目’,可以去参加集团公司的创新创效成果展示活动了。”
从初赛、到复赛,一次次讨论,一次次改进,当喜讯在微信群里炸响,预示着新一轮“战役”的集结号角已经吹响。
“本次活动延续了第四届创新创效活动的展台形式,各项目采用播放多媒体视频、现场实物展示或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将创新创效成果生动形象地进行展示和推广。展示期间,来自系统内外的专家评审和大众评审根据参赛项目的背景意义、理论依据、创新成果、应用情况、取得效果等五大方面对其进行了现场打分。”
“如果这次拿下金奖就是‘四连冠’,压力好大。”
“我们运一辆加油车去?或者提前到成都,改造一辆加油车?”交流会上,青年创新团队成员罗飞达的玩笑话,驱散了团员们心中沉重的阴霾,惹来一阵哄堂大笑。
“运一辆车过去不现实,但做个车辆模型还是可以的。”
5月17日,青年创新团队制作的巨型参展车模运抵成都。5月19日下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今年活动上的12个参展项目创新性更强、结合实际更深、应用范围更广,展台上的小物件频频吸引评委、嘉宾驻足观看与交流。
5月,成都的太阳紫外线强度高达12。颁奖仪式结束后,望着金奖奖杯,被太阳晒得红彤彤的成员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脸。
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四连冠”的奖杯,捧回来了。
“赛事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
“其实人待在哪个地方都一样,只要你肯学肯干,学到真本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要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这是项目负责人章文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一头卷曲而别致的中长发,朴素圆润小脸,边框大而圆的眼镜……摘下工作帽、脱下工装,不认识的人见到她,还以为是在校的大学生。就是这么一个“95后”的萌妹子,在中国航油华南蓝天南宁航空加油站领导眼里,却是位活儿干得不比男儿郎差的优秀员工。
经校园招聘,章文婷自2019年7月大学毕业应聘到中国航油华南蓝天南宁分公司工作,幻想着能够在油料储运工程中施展抱负的她,一来就被分到了航空加油站,扎根基层一线做特设维修员。从大学毕业步入工作岗位的章文婷,也曾有着不少迷茫与困惑,她至今还记得,一帮大老爷们儿欢迎她到站的场景。
面对公司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制度规范不懂等挑战,为准确定位自己由学生过渡到企业员工,章文婷不断地提醒自己,积极改变与本职岗位不适应的学生时代的生活习惯,充分利用岗位优势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她以勤奋、谦虚、扎实、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承担的每一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各级领导、同事的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