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运输机场油库合理的库容分析


参照国外情况,公路运输条件远不如我国的东南亚某国两个机场,油库的库容天数都不足3天。“十三五”期间,我国的公路总里程接近52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1万公里,通达99%的城镇人口20万以上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达97.6%的县城[16]。交通设施,四纵四横,四通八达,国内公路条件基本可以保障航油运输需求。

7.2 质量控制要求是库容天数的最低限值因素

按照航油油品质量管理的规定,在有质量合格文件的前提下,航油的发出要满足沉降控制和检验控制的时间要求。对油品质量管理标准规定的沉降控制和检验控制最短1个小时,最长24小时。这个时间即是对机场油库规划库容天数时限的最低要求。国外大多机场油库库容天数也比较接近这个时限。

7.3 双碳战略是影响机场油库的库容天数的未来因素

未来20年内,“双碳”战略对航空油料供给结构影响有限,化石航空燃料仍然是航空运输的主要能源。但作为一种过渡燃料,生物航空燃料的供应会持续增长,传统的航油消费的增速会逐步降低。此外,以氢能为代表的新型航空燃料供给将快速增长。航油供应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为避免未来过多的基础设施投资浪费,今后机场油库的规划,应当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容天数。

7.4 区域储油库的条件是机场油库的库容的主要因素

区域储油库能覆盖周围多个机场的油源供应,区域储油库的形式是多样的,北方储运基地油库、西南基地油库是一种专一的储油库形式,许多省会机场向周围小型机场配送是一种机场油库与储油库功能相结合的形式,也有以炼厂为依托或者联合炼厂形成的具备储油库功能的形式,均可作为以储备配送为主,可兼顾商业运作的油库,这些储油库与其周围机场油库形成依托关系,储油库的容积等是影响周围机场油库库容的主要因素。

7.5 经营者的理念是确定库容天数的关键因素

国外企业自主经营,相比航油供应保障,国外航油供应企业更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自行确定供油设施建设规模。国外机场,不论航油资源保障和运输条件如何,油库的库容都非常小,通常库容天数约3~4天。

国内机场航油供应经历了从机场地勤保障部门到航油经营企业的转变,但因长期形成的路径依赖,企业经营者特别是一线管理者,相比企业经济效益,更强调航油供应保障能力。历次规范修订,对机场油库的库容天数的规定体现了总体减少的趋势,但相比国外,库容天数还是偏大。在实际建设中,过度强调航油保障安全,在规范基础上另行加码,甚至出现了一些脱离实际,油库建设规模过大的情况。

在2007年至2014年期间,国内小型机场油库建设,执行了《07企标》库容天数5天的规定,完全保障了小型机场供应任务。国外众多小型机场,甚至年加油量600~800吨的供油企业都能盈利[17]。而我国小型机场供油业务普遍亏损,基础设施投资偏大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当兼顾供油保障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客观规定最低库容天数要求,合理确定机场油库库容。

8 结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业要求航油储存天数逐步降低,航油的保障由自保体系向社会保障体系过度,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对现行标准规范的分析,油品质量对库容天数影响较小,长至24小时,短至1小时。国外机场油库的库容天数接近油品质量管控要求的时间,而国内库容天数仍然偏高。随着“双碳”战略实施、新能源技术逐步推广,应着力研究因能源替代等颠覆性技术出现,造成较大投资浪费的解决方案。

国内航油供应企业应顺势调整建设方案和思路,结合区域储油库的布局,适当降低对最低库容天数的要求。

9 建议

为适应新能源不断成熟的颠覆性变革和应对疫情带来的短期影响,需及时对行业要求的最低库容天数进行调整。

9.1 运行中最低的机场油库库容天数宜满足2天的供油需求

安全是民航的永恒主题,保证油品质量是航油企业的根基。只有满足油品质量控制时间要求的机场油库的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