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安全生产法》 提升油库安全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文|周建 黄稔骁

摘要 新《安全生产法》实施以来,对油库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着重体现在从安全生产责任制转变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并长期开展落实,提升事前预防水平、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以成都储油库通过建立健全长效双重预防机制、开展生产岗位人员操作技能同质化,不断加强员工心理建设、完善培训内容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为例,阐述最大限度发挥安全管理效能,为油库安全管理实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及实施依据。

关键词 新安全生产法 安全管理 双重预防机制 心理建设 同质化

油库作为储存航空油料的重要场所,油库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新《安全生产法》实施以后,明确规定了“三管三必须”的新格局,即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1],更加强调了油库安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随着民航业的蓬勃发展,在对航空油料供应需求日益强烈的同时,一些亟需解决新的安全管理问题应运而生[2-4]。为此,如何将油库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到更高的程度,加强抗风险能力,更好适应新时代航空油料供应需求,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1 油库安全管理现状

1.1 人员作业工种过于单一

在传统生产作业人员队伍结构中,以单一作业工种为分队进行作业队伍划分的情况占绝大多数,每一工种仅仅只负责该工种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这种单一作业工种分工形式使得分工过于细致,容易导致相同岗位人员冗余现象,工作效率低下,具体工作中权责不明晰,人浮于事,各作业分队之间相互联系配合少,推诿扯皮多等现象,具体原因见图1,在储存量较小或油库发展初期,或许尚且能够满足日常各项生产工作,但随着日趋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以及面临着越来越高标准的监管要求,人员单一工种作业已然不能适应现代化作业水平与需求,最终使得油库安全管理无法落实到个人无形成有效的安全闭环。

1.2 缺乏双重预防机制体制对标落实

当前,绝大多数油库均能根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相关要求,有效利用JHA、SCL、HAZOP等分析方法组织实施危险源(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析、风险评价、相关措施制定以及风险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