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油气长输管道事故调查探索的思考

文|曹雅菊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油气长输管道失效事件频频发生,不仅仅给油气长输管道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甚至相当一部分事故也引起了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随着我国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对事故价值认知的逐渐深入,通过对事故调查促进了很多方面(诸如管理、技术等)的管理提升,但与国外的事故调查与分析相比,仍需要持续改进,进一步深化。就事故而言,其本身蕴藏着巨大的警示与预防价值,全面、系统、详尽地分析事故不仅可以促进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的提升,而且也可以对行业发展方向、管理模式、立法等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 事故调查 独立 公开 有效 客观
事故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消亡。从现代社会事故发生的规律来看,事故几乎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事故有其发生、发展和处置的过程,一起事故发生了,我们该如何对待事故是一种重要的决策。事故调查和分析不管对国家、社会、企业,又或是个人来说都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各方面都有不同的需求,对于事故考虑的角度存在差异。
一、国内事故调查现状
我国近年来发生了多起管道事故,对于事故的调查,往往重视对人的责任追究,所有原因都归结为管理不善、处置不到位,而不是对事故根本原因分析,忽视事故背后的社会因素、自然环境,以及管道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隐患。就国内管道事故调查与国外相比存在本质性差异:
一方面,国内尚未建立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专业性事故调查组织,体制外的技术力量很难涉足,大部分事故调查分析都是从管理入手,查找并处罚责任人,而不会对失效材料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较少考虑历史原因、技术局限性问题,缺乏对管道全生命周期内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规章制度方面是否适宜的分析,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事故调查追究了责任人也就基本终结,事故调查的详细报告社会公众也不可知。
另一方面,国内对于事故信息共享性比较差,往往都是将事故调查报告作为内部资料,甚至是高密级的资料,只有高级别领导可见,员工和社会大众了解不到事故发生的真实原因,得不到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没有提供或者建立事故调查报告的发布平台,多是以新闻媒体发布的方式向公众传达处理结果。归根结底,这是对待事故的意识较淡薄,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还不能允许全部公开,没有形成这种共享的社会氛围,缺乏采用事故经验教训来提高民众对危险认识的意识。这也导致同行业,不同公司之间类似原因引发的事故重复的发生,其实这也浪费了社会公共资源,没有将事故经验教训的价值最大化。另外,即使那些引起公众关注的事故,到最后形成的事故报告也就是一些处罚通知,仅仅只是为了平息民怨或者形式上形成一个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