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中国航油新时代职工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2022-2025)
13.深化合理化建议活动。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优化工艺技术、节能降耗、挖潜增效和解决制约生产瓶颈等问题,积极推进以“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改进”为主要内容,持续深化合理化建议创效实践活动,每年开展一次合理化建议成果奖评奖。结合班组和劳模(高技术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以“学习一门新技术、提出一项好建议、创造一项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消除一个隐患点”为内容,组织职工针对具体工作中遇到的生产“瓶颈”、技术“短板”、岗位“难题”、安全“隐患”等进行创新实践,不断激发职工创造热情。每年取得“五小”创新等成果50项以上。要做好成果推广转化工作,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
14.开展职工创新教育培训。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提素、引领、选拔”工作思路,开展职工群众创新教育培训,提升岗位技能,完善职业等级考核、评价、使用、激励动态管理机制,为技能人才创造成长条件。注重发挥劳模、高技能人才、技术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劳模骨干创新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师带徒”活动,通过项目带动、技术攻关、考核评比,力求多出成果、快出实效。使职工想创新、会创新,切实培育出一批技术骨干、解决生产上一批实际问题、取得一批创新成果。
(四)构建职工职业发展体系
15.拓宽职工发展空间。改革人事管理体制,拓宽职工职业发展通道,打破管理与工程技术岗位、生产操作岗位之间的身份壁垒,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给能干事、会干事、肯干事的职工提供广阔的干事创业平台。选拨业绩突出、现场管理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一线职工担任基层单位负责人。选拔技术好、创新能力强、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过硬的职工担任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优化职工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逐级晋升的“阶梯型”技术等级晋升路径。推进参加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方式获“技术能手”等称号的职工破格晋升技术等级,并给予一次性奖励。
16.完善网络学习平台。适应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要求,将职工终身学习纳入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中,加大公司网络学校、网络移动学习平台建设力度,选聘一批技师担任兼职培训教师,制作一批精品网络课程,配强一批师资力量,丰富教育内容,拓展传播渠道,扩大受众群体,解决工学矛盾,推进全员网络教育培训。加强网络专业技术论坛建设,充分发挥公司各专业高工、领军人才的专业引领作用,不断提高职工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难题的能力。大力推进“云课堂”课程和技能网络课程,帮助职工自主学习,提高技术技能。
17.创新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市场化薪酬分配激励机制,以价值创造、业绩贡献为导向,突出岗位价值贡献,加大对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技能人才的薪酬激励力度,实现多劳多得、技高多得。探索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分、子公司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科技成果折股、股权奖励、股票期权等方式进行激励,鼓励各单位对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的激励办法。完善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体系,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技术、技能大奖,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的高技能人才给予一次性奖励并破格晋升技术等级,对技师及以上技术等级的职工给予差异化高技能人才津贴等措施,激励职工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
(五)构建职工队伍建设支撑保障体系
18.建设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推进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完善集体协商质效评估体系,发挥集体协商制度在协调劳动关系,促进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职工工资随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推动将职工普遍关心的集体福利、技术要素和创新成果参与分配、女职工权益保障规定等事项通过协商纳入集体合同。完善工会调裁诉一体化工作机制,强化排查和化解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风险隐患,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集团公司各建制单位签订集体合同和女职工特殊保护合同要达到100%,集体协商质效评估率要到达85%以上。
19.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落实职工参与分配权利,完善职工薪酬正常增长机制,确保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做好事故隐患和职业病危害作业点整治。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依法依规办好职工福利,持续改善职工工作环境,落实休假制度。构建多层次员工生活保障体系和困难职工三级帮扶体系,用好职工帮扶互助基金,建立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切实扶危助困。深入实施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