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镇燃气加强第三方施工管理和提升应急处置成效的探讨研究


文|刘晓军

城镇燃气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之一,具有易燃易爆的自然属性,用气安全关系着广大市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燃气公司的安全管理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不安全因素较多,其中第三方施工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022年6月21日,天津宝坻区北城东路与吴苏路交口附近,因违规施工造成燃气泄漏,引发燃爆事故,导致23人受伤;2017年7月4日,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繁华路施工过程中燃气泄漏,燃气公司在抢修时发生爆炸,造成5人遇难,89人住院治疗。这两起事故都是在施工过程中由燃气管道泄漏而引发的,且危害较大。如何加强第三方施工管理和提升应急处置成效,亟需我们探讨、研究。

加强第三方施工管理 降低燃气管网运行风险

第三方施工引发燃气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方在不清楚管道位置的情况下擅自、违规开挖,野蛮破坏管道,以及施工方人员安全意识不高、燃气公司现场监管不到位等。对于第三方施工的安全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一是联动管理。由属地城管部门牵头建立开挖报备和信息共享机制,成员单位随时掌握开挖动态。二是夯实责任。燃气公司要加大现场的监护力度,明确管位及施工的注意事项并签订开挖责任协议,遏制事故的发生。同时做好第三方施工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认知度。三是加大惩处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于第三方野蛮施工的处罚力度,提高施工方对于燃气管道保护的重视程度。

强化管网抢险抢修能力 提升应急处置成效

在加强日常安全管理的同时,管网抢险抢修及风险管理应对措施也是燃气公司应该重视抓好的关键点,一旦出险,需快速响应,才能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现如今,城市的交通状况负责,严重影响燃气抢险速度,要解决抢险“慢”的难题,燃气公司一定要在“增、准、能、练、智”这五个字上下功夫。

一是要在“增”上下功夫,增加抢险抢修点的配置,根据城区管网分布情况和燃气抢维修人员的居住情况,分级配置、车辆、机具和管控工具等,确保快速到达抢险现场,提升燃气事故处置的效率。二是要在“准”上下功夫,利用管网GIS智能信息系统迅速应急调度,第一时间通知事故点附近或者最近的抢修人员,微信推送管控阀门,影响区域,通过导航实现准确管控,快速控制事态。三是要在“能”上下功夫,通过平时应急培训及经常性的桌面演练,提高抢修人员先到达现场的处置能力,控制险情进一步扩大。四是要在 “练”上下功夫,抢险机具的配备和防护用品的可靠性是关键,因此经常性的练兵必不可少,在增强体能的同时熟练掌握抢险机具和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五是在“智”上创新,利用无线探测、电动球阀等智能爆管分析系统,后台快速关闭事故控制阀门,同时推送最近抢维修人员动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快速展开救援。

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 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坚持不断开展与社区、交警、消防等相关部门探索联动应急的新机制,有针对性地推进专项预案经常性演练,能够有效提高协同救援能力。一是完善“一处一预案”机制。各地根据自己的管网布置实际,如人员密集综合性商住楼、地下小吃城、相邻管沟涵洞、易坍塌的防汛点,制定一处一预案,锻炼协调作战能力,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及指挥权限的移交程序。二是找准现场控制关键点。燃气泄漏明火最难控制,不但发火源多而杂,而且中压大量泄漏时因气体中的杂质摩擦就能产生火源,着装、行为、用具、断电、消防喷淋至关重要。三是发挥协同作战力量。外围控制的同时要疏散内部群众,明确疏散路线,现场固定居住群众是最好的疏散员,平时应与社区或单位建立联动机制,确定楼长,演练时让他们参与进来,特殊时期他们能最快组织动员群众撤离,推进抢险抢修进度,防止事故扩大。

燃气应急救援综合性很强,提高全员的思想认知,是个反复的教导过程,在落实安全责任的同时应开展经常性的演练,形成多部门联合作战的惯性思维,从而能够更快速地进入角色,在事故来临时才能做到忙而不乱。

(作者单位:延安燃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