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聚焦“四同四一”
浅谈“家文化”建设如何成就后安油库安全生产的“助推器”
文|刘伟
今年是石油福建公司后安油库进一步深化“家文化”建设的关键年,后安油库全体员工积极投身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凝心聚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家文化”,实现油库安全生产“化蛹成蝶”的蜕变。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后安油库的“家文化”建设成效显著,让油库的安全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首先,不得不说说“家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这是人们对家的初步认识。展开来说,“家”可以是三口之家,是一个国家的家,也可以是一个企业,一个团体,甚至是一个班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引领公司发展的魂、凝聚职工心智的根。平日里,油库员工在谈论安全生产时,经常会说“油库是我家,安全靠大家”“库兴我荣、库衰我耻”,等等。所以,建设具有后安油库特色的“家文化”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民航精神的要求,是实践石油公司“四同四一”的要求,是创建后安油库“螺丝钉”党支部品牌的要求,更展现了民航优秀传统安全文化的继承、发扬、转化和创新。
再说说“家文化”中的安全文化是如何在油库“生根”的。早期,在后安油库基层一线工作中,受到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团队凝聚力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心态被动等因素的困扰,安全生产工作有种无形的压力和紧迫感。对比周边的外企和大型油化企业,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不仅能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还能显著提升安全生产水平,让“安全”融入每位员工的意识。如何打造适用油库的“安全文化”,是一个重大课题。文化既不能生搬硬套,又不能做成“花瓶”,要让文化能够真正流传下去,让文化有实践、有价值、有魅力。如何让员工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家一样的细致关怀、家一样的公平制度,需要尊重员工、信任员工、爱护员工、把员工当家人看待,让员工得到满足和尊重。这样,员工就会渐渐认可团队,产生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激起昂扬的斗志,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积极主动对待工作,并在团队整体奋进的氛围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团队的凝聚力就会强化升级,从而爆发出团队协作的巨大力量。
为了使企业文化快速在油库落地生根,并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可,后安油库相继开展了“九狮山下红旗扬”的红旗油库创建、强“三基”等系列活动,并依托后安油库“螺丝钉”党支部品牌的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建设活动。后安油库领导班子一直对文化建设先行先试、积极实践探索。近年来,“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一起拼、一定赢”的“家文化”精神得到员工的积极响应,后安油库领导班子推动全面深化,以“制度之家”“学习之家”“温暖之家”和“人文之家”为主体,全面开展“家文化”创建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后安油库安全生产平稳运行,同时还提升了班组凝聚力、稳定了职工队伍,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安油库属于一级重大危险源,能始终以全力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和疫情防控“零感染、零疑似”为目标,做好航煤接卸转输供给保障以及公司汽、柴油接收、储发。后安油库领导班子秉承“严管就是厚爱,平安才能幸福”的工作理念,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为内核,特别注重制度的落实执行,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立规矩、抓落实、看成效”成了后安油库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首先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完善和更新,其次以各岗位人员的工作任务、责任的不同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编制责任书,使其不再“拘于形式、千篇一律”,同时落实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在设施设备管理方面,后安油库则采取了“承包和监督”机制,每个设施设备承包区有承包人也有联系人,联系人则是分队长,主要负责指导员工如何保障各设施、设备完好性,换季保养时为对应的承包人编制换季保养指令单,并现场“操刀”示范。保养任务结束时进行检查、验收和评比,使得员工们懂规范、知分寸、会实操。正因为后安油库坚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