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踔厉奋发谱新篇章
——浅谈中国式现代化与民航高质量发展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新时代的十年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与安全管理水平、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近年来,全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面临疫情挑战、安全压力、经济下行压力等诸多考验,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压力的湍流中迸发出民航的昂然激浪。2023年,民航各项数据令人瞩目,在安全方面,飞行量逐步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情况下,运输航空责任原因征候和严重征候万时率分别较2019年下降71.2%和69%,空防安全连续21年保持零责任事故;在运力方面,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188.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2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35.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8.3%、146.1%、21%;在经营方面,正班客座率77.9%、载运率67.7%,同比提高11.3个、2.7个百分点;在“量”上有较大增幅的情况下,“质”方面也不断提高,全年航班正常率达87.8%,较2019年提高6.15个百分点。另外,民航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0亿元,连续4年超千亿元;运输机场总量达到259个,总容量达15.6亿人次。同时,C919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等。这些成绩的取得,进一步增强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看今朝动能澎湃 新征程信心满满
据2024年全国民航年中工作会议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民航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70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3.5亿人次,货邮运输量417.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2.2%、23.5%和27.4%;较2019年同期,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1.9%,旅客运输量增长9%,货邮运输量增长18.7%。此外,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5.2亿元,同比增长33.2%。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民航业在后疫情时代已全面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且行业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随着疫情的逐步消退,中国民航业恢复势头迅猛,且市场需求持续回暖。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仍有大量人口未体验过航空出行,“十亿人没坐过飞机”这一现象凸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回升,民航业不仅顺应了市场需求,也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民航业的繁荣发展还将进一步带动交通、餐饮、住宿等大消费领域的增长,促进各行业的协同发展。
民航作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提高运输效率和扩大流通能力,民航业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今,随着经济复苏和民航需求的增长,行业的安全形势保持总体平稳,运输生产有序恢复,运行品质也在稳步提升。这些有利条件为民航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从数据表现来看,民航业不仅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实现了大幅增长,行业的基础实力和科技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使民航业具备了应对未来挑战、抢抓机遇的能力。面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回升,民航业正迎来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而其在促进国内经济循环和推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也将愈发突出。凭借不断增强的基础实力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国民航业未来将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助力国家经济稳步向前,进一步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拨散浮云得良钥 联系实际铺大道
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民航人去奋斗、去拼搏,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需要在实现数字科技化、便捷利民化、安全健康化和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同时发力,持续推进。
首先,推动民航朝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是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科技力量带动民航行业,不仅将会呈现事半功倍之效,更会有效推进民航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行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展示了航空器消防救援真火实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