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刘秀清“土里刨金”蹚出致富路


景县王瞳镇西场村有一个闻名当地的女强人,她承包了40亩耕地,栽培桃、葡萄等果树,另建有3个日光温室,面积约10亩,种植黄瓜、西红柿等设施蔬菜。几年的打拼,使她家成了本地的富裕户,也使她成了当地知名的致富带头人。她就是景县职业农民刘秀清。

今年44岁的刘秀清,天生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2005年,村里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她想试一试。于是她说服家人,投资种植设施蔬菜。风餐露宿、栉风沐雨,摸爬滚打几年下来,从最开始的露地西红柿到低温大棚再到日光温室,勤奋、乐于学习钻研的精神使她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走向成功,赢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手里有了钱,她没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开始琢磨如何将种地做大做强,于是她把目光投向更宽更广的方向。

经过市场调研,刘秀清开始种植露天桃和葡萄。果树与蔬菜的管理技术相去甚远,她深知这一点,于是买来果树管理相关书籍,着手钻研果树的种植管理技术。但是仅仅套用书本上的知识让刘秀清栽了跟头:第一年,她按主干型密度种植、修剪桃树,行距3米、株距2米。第二年,她请来深州市的农技师傅冬剪。人家一来看见树形就发愁了,“你这是啥树形啊,咋这么剪的?这样不行……”农技师中肯地给她分析利弊,并点出了主干型种植产量低、容易早衰的缺点,建议重新定树形,将主干形改成V字形。到了第三年,桃树进入了盛果期,树形还是有些杂乱,主干形和V字形兼有,这给田间管理带来了不少麻烦,产量和品质也不理想。一开始,由于刘秀清不懂修剪,她种的桃子在成熟期夏剪不到位,枝条密度过大,严重影响光照,果面着色不均,影响了销售价格。市场上别人家的桃又红又大、果面细腻,批发价格每公斤6元。而她的桃子个头不小,色泽却不太好,只能以每公斤4.6元至5元的低价出售。

农业生产,技术是关键。经过几次失败的教训,刘秀清深刻体会到自己知识和技术的匮乏、管理经验的不足,急需给自己“充电”,于是她花费5000多元报名并参加了网上的技术培训。通过学习和实践的摸索,现在她已经成了当地蔬菜和果树方面的土专家,每天找她请教的人络绎不绝。

2018年景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成立后,刘秀清积极报名参加。15天的学习,她风雨无阻,课上认真做笔记、积极提问题,课下与老师学员交流沟通、虚心请教;讨论交流课时,她与大家分享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以前一些不明白的问题,经过老师的讲解也豁然开朗了。

“任何时候都要把学习放到第一位,通过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所进步。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依靠科技、依靠农业致富的信念和决心!”刘秀清对未来信心满满。

杨兰英 卢增晖 高俊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