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年·衡水钩沉
5月30日
1939年5月30日,枣强县流常区区游击队长、指导员芦超英在南流常被捕,被日军用汽车拖到赵林村惨遭杀害。同时还有游击队战士刘金栋在南流常被日军刺死。
1943年5月30日早晨,日伪又一次“扫荡”深县赵八庄,杀害村民4人。
1988年5月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一行来阜城视察工作,听取了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并为阜城县题字“振兴阜城”。
5月31日
1934年5月,李幼贤在冀县城南桥头小饭店内,召集张海峰、郑树筠、李子谦、王鸿鹄开会,成立了新的中共六师党支部,张海峰为支部书记,郑树筠为组织委员,王子谦为宣传委员。
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衡水地区撤地设市,原衡水市改设为桃城区。
6月1日
1962年6月1日,河北省人民委
员会发出呈请国务院《关于恢复衡水专员公署的请示》。请示指出:恢复后的衡水专员公署辖现属石家庄专员公署领导的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安平、饶阳8个县和现属沧州专员公署领导的景县、故城、阜城共11个县,衡水专员公署驻衡水县城关。
1971年6月1日—4日,中共衡水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隆重举行。大会应到代表510名,实到485名。会议选出地委委员47名。第一次全委会选出常委12名。李文祥当选为第一书记。
6月2日
1942年6月2日,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在冀南五分区阜东县(今阜城县)纪庄和柳树高庄,陷入万余日本侵略军的“铁壁合围”之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马本斋司令员指挥若定,全体指战员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拼搏竟日,毙敌400余名,一举戳穿了日军合围的“口袋”底,杀出重围,转败为胜,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回民支队近200人负伤,83名优秀回族儿女为国捐躯。
1942年6月2日,日军外出扫荡,为追捕我抗日部队,在阜城前宋庄村烧杀之后,将抓来的村干部和群众推入水井,然后将一个大石碌碡扔下井,20名干部群众被活活砸、淹而死,制造了“前宋惨案”。
6月3日
1926年6月,中共北京区委委员王若郁(王斐然)到饶阳县,以城内党支部为基础,建立了中共饶阳地方委员会,韩毅男任书记、王若郁任组织委员、刘金玉任宣传委员,直属北京区委领导。
1944年6月3日,武邑县抗日一区民兵在龙店、薛庄一带重创龙店据点外出抢粮之伪军,缴大枪一支,手榴弹10颗、子弹数十发。
1985年6月3日,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张曙光到安平县视察工作,听取了中共安平县委、安平县政府领导同志汇报后,实地察看了三个乡镇的小麦生产情况并讲了意见。
6月4日
1941年6月4日,冀中军区二十二团一部佯攻深县西蒲疃据点,深县县城日伪军出动300余人、汽车13辆、坦克4辆增援,于兵曹村被二十二团另一部伏击,激战两小时,日伪军败退。毙伤日军90余人,伪军50余人,用地雷炸毁日军坦克一辆、汽车两辆。
1943年6月4日,冀中六分区司令部教导员在冀县陈家庄举办连级干部训练会,地委、专署机关干部也在此集中,由于该村特务陈登桥告密,驻千户营日伪军出动包围,突围中我方伤50多人,亡10余人,被俘38人,押至千户营炮楼被伪军中队长张西庚等砍死32人。
(中共衡水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