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实干求突破 勇于担当促跨越 谱写富美冀州生态湖城建设新篇章
——访冀州区委书记张洪涛
本报记者 王斌
“市五次党代会和市两会以‘产业振兴强市、结构调整富民’为主题,描绘了‘六个新衡水’的美好蓝图。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五次党代会和两会精神,按照‘1559’工作计划,以‘富美冀州、生态湖城’为中心任务,实施‘产业强区、农业富区、商贸活区、文化兴区、生态立区’五大战略,围绕‘经济更具竞争力、环境更具开放性、城乡更具魅力值、人民更具获得感、社会更具文明度’五大目标,打好‘思想引领、工业崛起、城市提升、商贸繁荣、乡村振兴、文化繁荣、生态建设、优化环境、民生改善’九大攻坚战,为打造‘诗意栖居幸福之城’贡献冀州力量。”日前,冀州区委书记张洪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落实产业振兴强市要求,关键是突出项目招商这个龙头,把实力提上来。张洪涛表示,冀州区将坚持“产业强区”不动摇,在“六抓”上下功夫:一是抓规划、育产业,培育大健康、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百亿主导产业,深化与深圳康复辅助器具智能技术应用协会合作,抓好冀深智能康辅器具产业示范区等一批专业园区建设。二是抓招商、上项目,实行全员招商、分团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产业链招商、重点区域招商,强化园区招商龙头功能,以项目建设提速经济发展。三是抓帮扶、培龙头,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业单打冠军企业。四是抓标准、树品牌,推动企业对接国家、省标准化科研院所和产业联盟,参与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制订,走高精尖发展道路。五是抓队伍、促规范,组建一批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技术协会,搭建企业沟通联系的桥梁。六是抓园区、拓平台,做大“一核两翼”园区,打造对外开放引领区、优势产业聚集区、营商环境展示区。
张洪涛表示,为加快结构调整富民步伐,冀州区将坚定不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富区”为引领,突出市场导向,培育特色产业,重点抓好与北京新发地合作“15510”模式,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品牌产品,突出规模经营,建设特色片区,全面推行“一户一块田、一村一农场、一乡一园区”改革,打造“五区十园两基地”布局,以现代化园区提升现代化农业,带动10万农村群众增收致富。在抓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突出标准引领,建设美丽乡村,抓好“农村党建、村务治理、文化建设、社会治理、村容村貌”五大标准化建设,明年实现标准化全覆盖,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努力成为全市“三农”工作新样板。
实现打造诗意栖居幸福之城的目标,关键是突出民生这个根本,让群众生活更美好起来。张洪涛表示,他们要跳出“县城”站位、“县城”视野、“县城”标准,真正站在“主城区”的高度,谋划工作、提升标准。今年以来,冀州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相继实施了城建提升、教育满意、健康冀州、增收富民、政策利民、实事惠民、生态环保、平安建设等一系列工程。目前,冀州区正以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在8个领域开展常态化攻坚,让更多群众享受更舒适、更文明、更现代的城市生活。特别是以衡水湖5A级景区创建为契机,全力以赴推进古城遗址公园建设,下一步,将围绕找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深挖资源、抓实项目、完善硬件,在放大冀州生态优势的同时,培育文旅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靠作风。张洪涛表示,为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冀州区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提升工作效能的十条制度(试行)》,重点推行“清单式分解任务、契约式履行职责、审计式督查督办、例会制汇报工作”工作法,对市五次党代会、市两会和区二次党代会、区两会确定的任务进行清单式分解,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同时围绕“发现、交办、执行、反馈、验收、考核”构建“大闭环、大督查机制”,推行“三点”观摩拉练法,建立“实绩”“问题”两本台账,以鲜明的激励机制匡正工作导向、用人导向、考核导向,让高效率、快落实、干成事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