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的天灯
王彦博
近读郭沫若诗作《天上的街市》,在感叹先生想象奇伟,语句生动之余,总觉得先生笔下的“街市”画面,似乎比不上我家乡的“天灯”燃放时,扶摇直上、闪烁夜空的夺目靓景。值此壬寅元宵之际,乡亲们赏灯正月十五的欢乐景象,又时常跳跃在记忆的心田。
那一年的元宵之日,天交夜色,飘零了一天的雪花仍不停息,寒意也比平时“冲”了些许。忽然,安平县王胡林村的大街上,传来了“当当当”的敲锣声,张大伯边走动边喊:“乡亲们,今儿晚上的天灯照常放,少吃两饺子,都到‘车子口’这边来看啊……”
“车子口”是村里东西大街中段,一个由南向北伸展开去的普通居民区,农户王盘志天性灵秀,有着制作“天灯”的好手艺与元宵节为乡亲们提供欢乐的年久积习。只见他组织家人与前来帮忙的各位乡亲,从下午开始劈竹杆,打糨子,糊扇子,贴筒子,绑铁丝,抹纸缝,排漏气,经过两个多小时手工制作,俟候燃放的几十只“天灯”完成了“备放”。
似乎苍天有情,晚上七点,雪停月升,皓皓冰轮高挂天幕。王盘志手持压缩成一张大饼薄厚的"天灯”,与挑选的十多位手下艺工,鱼贯来到了村街中心。不一会儿,四周的乡亲们也纷纷搬来自家为放灯准备的柴禾,里三层外三层的邻里街坊,相继赶来“围圈”驻足,翘首期待着飞灯升空。
王盘志告诉乡亲们:“这种天灯也叫汽灯,是靠点燃油脂产生热能,催动灯体向上漂飞。咱们村祖祖辈辈有正月十五放汽灯的传统。今天我给汽灯做了些改进,加上了对联祝福和响鞭鸣春,一会儿还有燃放的形式新招儿,请大家多提意见。祝大家健康快乐,日子越过越好!”
“点火!”随着王盘志的一声令下,由五个持灯艺人簇围的地上火源渐燃发旺,天灯筒内的热动浮力不断增加,刹那间,在一派掌声欢呼声中,写有“天上人间同欢庆,元宵佳节共祥和”的天灯,带着噼啪脆响的鞭炮声飞向空中,约有十多米高度后,向西北方向飞去,村里小青年“娃子”随即喊话:狗子,小旦,蹬车子跟我去追灯……
在放飞第一只天灯的同时,活动设计者按“程序”,已在村里东街摆好了第二个燃放阵仗,六位手持天灯的艺匠,一拉溜先后放飞手中的灯体稍大的飞灯“二号”,灯内火红的光亮把写在灯壁的一条条年节“寄语”,映透得清晰可见: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幸福生活自己创
美好日子靠大家
家庭团结日子好
邻里和睦幸福多
人人努力家兴旺
个个齐心业发达
都说压轴的精彩都在后边。夜里十时许,月亮移至中天,把雪后的村屯照得更为明光。移师村西街头的十名艺工,每隔八米设一燃放点,同时一块儿把更大的第三号天灯送入夜色。多个火红的天灯,带着村里上下对美好生活的企盼,载着新春佳节的喜悦,扶摇直上,似如一排飞动的红绸缎,与皓月同舞,连缀起人间天上的共有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