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哥哥
段明轩
早春,乍暖还寒,凉风刺骨。一个十岁的小男孩,背着不到三岁的妹妹,领着五岁的弟弟,又一次出现在村北胡同口旁,他们翘首望着西北边,眼巴巴地盼望着哥哥的出现。那是六十年前的一幕,几十年来去反复出现在我的梦中。
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对于饥肠辘辘的孩子来说,吃上一口净面干粮,是莫大的幸福。这三个孩子的哥哥,在一所中学读书,中午管饭,然而他经常忍着饥饿,把舍不得吃的玉米窝头或高粱面饼子留给弟妹。
这天下午,那三个孩子出来得早一些。等到太阳西沉,天渐渐变成灰暗色,晚风又冷又硬地吹来,冻得弟弟发抖妹妹也咳嗽起来,十岁的男孩用商量的口气说:“要不咱们先回家?”弟弟和妹妹俩人同声说:“不,要等哥哥!”妹妹又说:“我肚子饿!”这样三兄妹坚定地站在寒冷北风中,在逐渐昏暗的胡同口等哥哥。
“来了!”弟弟兴奋地喊一声,撒腿向前面的人影跑去,十岁男孩也背着几乎要挣扎下来的妹妹向前跑。四兄妹碰面后,那位上中学的大哥从怀里掏出还带体温的玉米面窝头,分成三份,慈爱地递给弟弟妹妹。妹妹将她那份三口两口塞进嘴里,又张开小手向十岁的男孩要。那位大哥温和地说:“让你二哥吃吧,明天再给你们带来。”十岁的男孩却把吃了一小口窝头给了妹妹说:“慢慢吃,别噎着。”大哥哥抱起妹妹,领着两兄弟向家中走去。
那十岁的男孩子就是我。那个春天的傍晚,我天天背着妹妹,领着弟弟等我大哥,大哥那年十三岁。当时我们小小的脑瓜里想的是大哥能给我们带回一口急切盼望的干粮。如今回想起来,想到那时大哥瘦弱的身体,黄色的面容,大哥给我们的难道不是海洋般的兄弟深情吗?
几十年来,小时候等候哥哥的场景、大哥的音容笑貌无数次地出现在我面前,是那样刻骨铭心。
大哥去世的这些年,由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加上我们家庭成员勤奋劳动,努力工作,我们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哥,你知道吗?你的弟弟妹妹及你的儿孙后辈住上了楼房,穿上了漂亮的衣裳,吃的用的应有尽有——但是,我们最想念的最爱吃的还是玉米窝头,高粱饼子,因为,那上面有你童年留下的体温啊!
“冥冥无再期,哀哀望松柏,”远去的大哥啊,但愿天堂无冻馁。生活越好,我们越思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