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县秸秆离田走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子
本报讯(苗凤强)近日,阜城县崔家庙镇刘枣胡村的农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一台台大型机械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排排玉米秸秆随之被打碎在地里,紧接着,搂草机将分散在地里的碎秸秆整齐地搂成一排排,随后,由打捆机打捆后再由运输机械运回场地,再经过揉丝、除尘、打包等多道工序加工成牛羊饲草,或成为有机肥的来源之一。
去年以来,阜城县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农作物秸秆资源量43.82万吨,秸秆可收集量36.92万吨,通过离田饲料化、肥料化处理,其中6万亩秸秆利用试点项目就为农民节约成本300余万元,全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8%。
加强组织领导。为了保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顺利推进,该县成立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辖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统筹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工作,构建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实施、农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制定了《阜城县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确保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顺利开展。
制定工作目标。该县制定了以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和秸秆收储运为重点的多元利用为发展目标。合理引导秸秆收储运、饲料化等离田综合利用方式,推动秸秆利用向高价值化方向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培育秸秆利用服务组织和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调动全社会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形成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当地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加强宣传培训。该县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标语、宣传车、发放明白纸、发送手机短信、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以及露天焚烧的危害性,做到家喻户晓,打牢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通过讲座、专栏等形式,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实用技术推广和操作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普及率,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提高农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能力。
建设资源台账。该县落实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工作,按照规范要求组织力量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共调查统计六个村,120户农户和15家秸秆收储利用主体,搭建了县级秸秆资源数据平台,为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政策、规划布局、产业发展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