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真抓实干谋发展


本报讯(苗凤强、李宁)去年以来,阜城县古城镇以实现“六个阜城”为目标,以打好“四大攻坚战”为抓手,坚持为民解难题、办实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该镇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构建起了以白马堂村为中心的“四枣一马”(张枣杭村、魏枣杭村、缠枣杭村、崔枣杭村、东马庄村)和以西马村为中心的祁井庄村、倪灰窝村、史灰窝村、岳庄村等两大片区的环境整治的古城镇双翼。重点对以上村的村内卫生进行无死角清理,动用人工500余人次,动用车辆50多辆,动用大型机械30多台次,清理残垣断壁20余处。连日来,全镇共动用大型机械100余台,动用人工1800余人次,共清理积存垃圾、柴草3000余立方米,残垣断壁300余处,清理坑塘100余处,营造了“和谐、整洁、宜居、有序”的人居环境。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该镇以“武千线东大线两个万亩瓜菜十字长廊”的总体思路,积极抓好农业结构调整,截至目前,已经建成张秋寺林药间作现代农业园区、古城振兴黄桃现代农业园区和白土地经济林花生间作现代农业园区三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15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全镇棚菜面积达到4.1万亩。全镇养羊专业村达到12个,养鸡专业村11个,养猪专业村5个,养牛专业村3个。全镇种植葡萄、黄桃、密植梨等经济林1.5万亩。共创建种植、养殖等各类农业合作社228个。去年,阜城县白土地现代农业园区试种的200亩金银花喜获丰收,不仅进入药厂和饮品厂,还包装成了上等的金银花茶走向市场,成为解热去火的紧俏商品。

基层治理亮点纷呈。该镇在全镇351名村干部中推行了“365全天候、一联百全覆盖”群众工作法,村村建立综治中心和为民服务代办点,49个驻村工作队帮扶526户贫困户,主动为群众代办事项1875件,解决矛盾纠纷95件。推出“云窗代办”智能服务驿站功能村20个,实现村民办证不出村,切实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100米问题。逐步探索建立完善了“三三三九”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造综合行政办公、综合执法维稳、综合服务三大平台;一村一个合作社、一片一个新型社区、一村一名企业家村官“三个一计划”;建立法治服务网、德治教化网、信息智能网“三个网络”;建立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法律政策联学、致富信息联通、突出问题联治、重项工作联动、平安建设联创、社会管理联抓、违法乱纪联查为主要内容的“九联”工作机制),推进法治、德治、善治、自治、共治“五治合一”,实现了镇域公共服务、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能力“三提升”。

党的建设常抓不懈。该镇坚持深入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完成了农村“两委”换届工作。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总抓手,探索出一系列基层党建新经验。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挺进千顷洼,决胜千顷洼,以“传承忠义魂,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精心打造千顷洼红色党建示范区。10个村的示范引领效应开始显现,产业结构趋向抱团发展。76个村“两委”办公室全部安装配置了高标准会议桌、办公桌椅、文件柜、空调、电脑、打印机、智能广播和监控设备,共安装高架摄像头12个,76个村安装监控980个,实现了全覆盖。白马堂村、东马厂村和辛集村三个壮大集体项目正在发挥效益,年底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村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