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新干劲 谋求新突破
我市聚焦六个方面绘就水利新蓝图
本报讯(记者李国涛)从2月23日召开的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水利工作将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动新阶段全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水利重点项目谋划建设实现新突破。我市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跑办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积极跑办对接,加强培训学习,提升谋划、跑办项目的本领。其中,总投资1.64亿元,涉及主要江河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农村灌溉水源置换3类6个续建项目,5月底完成;估算总投资9.42亿元,涉及主要江河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农村灌溉水源置换、安全度汛和抗旱应急等7类42个项目,实现开工;提前谋划滏阳新河冀州区段防洪治理工程、滏阳新河桃城区段整治工程、潴龙河治理工程(衡水段)等5个项目。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现新突破。我市继续深入开展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会战。各地结合实际,打通堵点,补齐短板,确保旱时能浇,涝时能排,打造灌排顺畅、洪涝无患的水系格局;积极开展“多源互济”行动,加大引黄、引卫、引岗黄水库、引岳调水规模,加强雨洪资源利用,最大限度提供农灌和河湖生态用水;大力开展取水井关停行动,省下达的1.27万眼取水井应关尽关;强力开展地下水位控制行动,严格取水执法检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取水时间,促进地下水位企稳回升。
河湖管理保护实现新突破。我市持续推进河湖“四乱”清理整治常态化规范化,通过河湖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和河湖智能监控体系APP、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措施,提高巡河质量;开展河湖监管联合执法行动,进一步发挥“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合力守护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推进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完善河湖长组织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河湖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
农村供水保障实现新突破。我市开展农村生活江水置换提升行动,对存在短板的部分村内管网及水厂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定期对管网线路进行巡查维护,提高水厂管理水平和供水服务质量;健全农村饮水长效机制,定期对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情况进行监测和排查,为巩固水利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水利支撑和保障。
水旱灾害防御实现新突破。我市开展抗旱行动,及时掌握旱情、雨情、灾情、土壤墒情等信息情况,统筹调度水资源,最大限度保障农田灌溉;开展洪涝灾害防御行动,结合2021年全市行洪河道全面行洪,查找薄弱环节,加快水毁工程修复,细化河道洪水调度方案,确保安全度汛。
节约用水管理实现新突破。我市率先在全省建立节约用水信用管理制度,出台《衡水市节约用水信用管理办法》,以信用手段促进用水户合理利用水资源,打造节水亮点;实施节水技改工程,以学校、企业等领域为重点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开展节水“五进”活动,提升公众节水意识;持续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行动,到2022年底实现全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