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科技壮苗”全链条气象服务


本报讯(记者董楠)2月10日至23日,市气象局组织技术人员,在全市周边150公里范围内进行大范围冬小麦取样调查,开展“科技壮苗”全链条气象服务。

此次调查根据近期遥感影像图确认冬小麦种植区域,通过反演植被指数确定不同长势区域,精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调查发现,受去年强降水影响,大部分地区播期普遍偏晚;小麦越冬前生长受降温天气影响明显,去年10月中旬后播种地段出苗率和分蘖数都较中旬前播种地段低;衡水南部区县总体长势略好于北部,大部分麦田为二、三类苗,一类苗较少。

针对冬小麦晚播弱苗比例大的突出特点,市气象局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市农业农村局等5个单位联合开展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2月22日发布第1期服务旬报,详细介绍衡水中下旬气象条件、当前冬小麦生产情况,分类提出麦田管理技术建议。此服务将一直持续到冬小麦收获。

据悉,从适宜播种期开始,市气象局就持续关注着冬小麦情况,紧盯适宜播种期、最晚播种期、越冬期开展针对性服务。下一步,市气象局将通过遥感持续监测冬小麦长势,针对起身拔节期晚霜冻害、扬花期灌浆期强降水及干热风、收获期等高影响天气,精细开展“科技壮苗”全链条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