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挽一抹乡愁 启一段旅程 绘斑斓衡水
——市图书馆“走读衡水·手账漂流”点亮特殊文化记忆







本报记者 焦明瑞
“衡水是一座温暖的小城,我与这座小城相伴着渐渐长大……”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完完全全的被迫假期,却又无法心安理得地去享受……”
一本五彩斑斓的手账册,记录着一群人和一座城市之间的故事,或关于陪伴,或关于阅读,或关于疫情,悠然点亮一段段特殊的文化记忆。
这项以手账为载体,带领无数人于疫情中与真实美好重逢的活动,正是市图书馆推出的“走读衡水·手账漂流”文创活动。
它,不仅收获了读者的热烈响应,还获评了2020年度全国阅读推广示范项目。
缘起·一点心意
“其实,初衷也很简单,就是想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让读者能够有一个渠道进一步了解衡水,了解家乡的文化。”市图书馆馆长田葵坦言,这本就是图书馆应该做的。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当地文化记忆、实现文化传承是图书馆的重要使命。而阅读推广是图书馆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之源。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市图书馆读者活动的服务形式和手段发生变化,打造了一批具有衡水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并以此为基础创新性地推出了一系列线上活动。
“走读衡水·手账漂流”亦是其中之一。
2020年,以“4·23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市图书馆面向衡水市全体市民发起了“走读衡水·手账漂流”活动,讲述在一群人和一座城之间发生的故事,就此掀起了一场线上的狂欢。
活动一经启动,就获得了广大读者及其市民的广泛关注。
大家的高度关注和热情,出乎了市图书馆活动部主任迟方茹的意料,“比较而言,玩手账是一种小众文化。而我们的第一期活动,仅教学直播的在线读者就有近两万人次。”
源于什么?乡愁。
作为“冀文化”的发源地,衡水孕育了一代大儒董仲舒、经学大师孔颖达、边塞诗人高适等无数英杰俊贤,思想大家、科技学者、文史巨匠、帝王将相不绝于史。武强年画、衡水内画、侯店毛笔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沉淀了多元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雄浑厚重的风物遗存,承载着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而“走读衡水·手账漂流”活动,正是以展示衡水文化特色、宣传家乡文化为基础的。
“我们以地方文化为积淀,设计独具地方文化元素的创新产品、别具匠心的文创产品,配合线上直播手账制作,开展征集读者故事、体验手账制作等活动,带动读者游衡水、开展读书交流。”迟方茹笑说,这是一场让阅读融入生活、用手账漂流为舟的纸上城市文化之旅。
热烈·一份情怀
“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
能够唤醒“思故家”情怀的,除了亘古不变的山川河流,可能就要数打着故乡烙印的文字典籍了。
“走读衡水·手账漂流”就恰好击中这个点。
它以阅读、文字的方式结合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为广大读者呈现家乡文化魅力,在文化传承中解读、展示、丰富、创新衡水文化,传递阅读力量,让全民阅读更有温度。
2020年4月23日,特邀的手账指导老师和电台主持人、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起,通过衡水电视台、湖城961广播电台、衡水教育网等平台开展线上直播。
官方媒体、社会媒体及自媒体的组合,让活动快速为人所知,直播间在线人数不断攀升并最终逼近两万人次,参与读者更是涉及全市各群体、行业。
在这场互动中,阅读以及衡水文化的交流,活动的内容详情,如何认识手账并制作手账等内容被尽数传递于读者。
手账的前期设计,即封面及插图,紧紧围绕衡水地域特色来进行设计,围绕衡水名人和文物、非遗,衡水著名景点与景色这两个层面来表达。后期,则需要读者的参与,将自己的故事与最喜欢的美食、最喜欢的地方、衡水人文景点、关于家的感悟等八大主题融入其中,将衡水的文化、遗迹一一点亮。
“记录下疫情中的迷茫和感动,记录下这座城市的努力……虽然我从未接触过手账,但对这个活动却有种一定要试一试的冲动,很有意义。”
“我爱我的家乡,和一群人一起把最爱的家乡记录在最爱的手账里,很棒!”
“在回顾与这座城市18年交集的过程中,又有了应对困境的力量……”
从4月27日至9月27日,活动不仅受到了手账爱好者的追捧,还激发了手账“小白”们的参与热情。而读者的感受和收获,正是衡图人努力的方向。
“就是要让读者在活动中更加了解家乡文化,让他的生活被阅读充实并在阅读中感悟家乡的美好,驱散疫情下的焦虑。”田葵表示,这项活动的创新点就在于通过手账漂流的方式,将地域特色、文化、艺术、阅读集于一体,全方位展示衡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让读者在活动过程中更深层次地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一个巧思,突破了传统模式,扩大了参与群体与面积,让一个人的阅读变成了一座城市的记忆。
“走读衡水·手账漂流”在市民的关注中,在全市的参与中传递阅读的力量。
奋进·一段旅程
“第一期活动反响很热烈,很多读者说很惊喜,感觉不仅是参加了一场活动,更像是开启了一段奇妙的人生旅程,回味悠长。”迟方茹点评,这是一段远超预期的奇妙旅程。
惊喜是相互的,不只是对读者,还是对衡图人,更是对衡水这座城市。
从3月策划活动开始,到衡图人将手账本递交到第一位读者手中,这段奇妙的手账漂流之旅才正式开启了。一位又一位读者,一页又一页手账,一个又一个心灵的悸动……近半年的时间里,在衡图人的全程服务下,漂流的手账本记录下发生在每一个参与者与衡水的故事。
一期纸笔的传递、一个故事的演绎、一段感动的过往……这群人和这座城市之间,彼此包容、给予、创造和成就,在这座城市里留下了诸多关于生长的故事。
这些故事,正被记叙。
2020年9月27日,让衡图人眼前一亮的手账本结束漂流,回到衡水市图书馆进行展示。
眼前的手账本,还只是一个记事本吗?
当读者们亲身实操,把感受转化成文字、图片、贴纸、照片等各种形式,把自己与这座城的故事诉诸笔端、跃然纸上。
当手账本承载了一个又一个人的记忆,上百个充满衡水文化气息的作品共同呈现,绘就出一个绚丽而斑斓的衡水。
此时,衡水文化不仅仅是文人和文物,更是融入市民家乡情感的文化演绎。
此刻,衡水的文化因它而闪耀,衡水的文物遗迹因它而鲜活。
“活动的最终成品,是作为衡水市图书馆的文创之一进行展览展示的。我们通过这次活动,隔空感受了读者的阅读故事、乡愁记忆,激励了读者对阅读、对城市的热爱,并成功打造一张城市独有的文化名片。对于我们,又何尝不是一场奇妙的旅程。”田葵表示,衡水市图书馆将始终行走在文化推广的征途上。
时隔一年,在广大读者的翘首以盼中,第二期“走读衡水·手账漂流”在2021年12月启动了。“很多人都是组团来报名,关注人数又破新高……”迟方茹介绍,不同于第一期主打家乡文化,第二期主打的是阅读理念,旨在引导阅读习惯的培养,“而且,我们新引入了盲盒元素,活动形式更丰富了,得到了很多青少年的喜爱。”
而这,不过是“走读衡水”系列活动中的一抹剪影。
作为图书馆的立体品牌项目,“走读衡水”这一品牌活动将积极探索行走、研学等多元化表现形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不断深化、持续举办下去。
而衡水市图书馆,将始终致力于传播地域传统文化、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为点亮衡水市特殊文化记忆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