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生活


南开区委党校 周颖

随着复工复产复学的稳步推进,我们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炎炎夏日,许多人佩戴口罩时会选择给两个鼻孔“优待”,让它们露在外面;菜市场中、医院窗口前,排队的人们开始“不那么疏离”。与此同时,动态播报的国内外新闻、坚守在小区门口的可爱的人们又时常在提醒我——后疫情时代的生活应有所取舍。

我会继续在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尽管这要忍受憋闷暑热。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更体现了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和善意。我曾目睹一位大爷,在喷嚏即将打出的瞬间,利索地拉下口罩,飞沫四散喷溅后,又用口罩盖住口鼻,让路人侧目……

我会坚持走路骑车出行,尽管皮肤大概率会因此而深几个色号。一公里以内走路,五公里以内骑共享单车,是我给自己设定的出行基本遵循;在运动这件事上,许多朋友比我勤奋得多,正因大家的努力,绿色足迹才得以逐渐累积。

我会避开雷雨天、午后酷热的时段收快递和外卖,在我心底始终怀着对快递小哥的敬意。是他们在我家务缠身忙着带娃时送来油盐酱醋,是他们在老人腰腿酸疼发愁之时帮忙将大袋面粉、整箱牛奶搬运上楼……在消费模式越来越趋向线上的后疫情时代,他们将会是我更加忠实的朋友。

我会选择用更多时间、更多耐心陪伴孩子看书、下棋、做运动。选一本好书,打开它,就是打开了一个世界。最近给孩子读了安徒生的传记,读完还不解渴,索性又从网上淘了本《丹麦史》。以前总会在这个短假、那个长假提前安排好各种出行;最近的两个假期,我都选择了过宅家生活。内心充盈,方寸之间也是大千世界。家人之间最重要的是真心陪伴,脑力上、体力上的亲子互动,浓郁了家的氛围。

我会牺牲一些个人时间,到小区门口帮忙站岗。从寒冬到酷暑,有狂风有暴雨有冰雹,那里一直有人在坚守,想到他们,感觉温暖,感到心疼。鱼和水,血与肉,你和我。对面楼的李奶奶和张奶奶已经站岗两个礼拜了,志愿者的身份让她们的脸上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经过她们身边时,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住平房的时光,内心生发出一种强烈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