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孤老亲如一家

“这夫妻俩是难得的好人。”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铁岭镇南岔村,说起周广东夫妇,村民们无不夸赞,不仅因为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夫妻俩都热情帮忙,更重要的是,他们义务照顾孤老崔俭20多年,亲如一家。他们用最淳朴的方式传递孝老爱亲的美德,为子女和他人做出榜样,也为孤寡老人的人生增添了温暖。
夫妻挑重担毫不迟疑
“大娘,吃饭了,你尝尝这菜咸不咸。”去年4月的一天,记者来到周广东的家,正巧赶上他从地里回来给老人做好午饭。崔俭天生残疾,身高约80厘米,没啥劳动能力。吃饭前,周广东贴心的将板凳放到炕边,方便她下炕,又给老人倒好爱喝的热茶,一气呵成的动作早已是养成了的习惯。
说起照顾老人的事迹,周广东直摆手,说觉得自己做得都是小事,老邻居一起住了40多年,夫妻俩早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周广东从小就跟崔俭一家是邻居。那时候,两家均为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条件较差,平日里就没少互相照应。20多年前,崔俭的老伴因病去世,从那时起,周广东家就多添了一副碗筷,经常让老人到家里吃饭。祸不单行,崔俭老伴去世没多久,其唯一的儿子又因意外去世。在帮她料理了后事之后,周广东和妻子的想法一拍即合,决定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起初两家住的都是小土坯房,时间久了房子破损不堪,已经不能居住,周广东决定翻盖房子,连带帮崔俭也把房子一起进行了翻盖,却没用老人花一分钱。“广东啊!早些年你父母在世时看病没少花钱,本来就不富裕,再养一口人,真替你捏把汗!”听到邻居们的劝慰,周广东总是笑笑道:“放心吧!不就多双筷子的事!”这一照顾,就是20多个春秋。
照顾二十二载始终如一
如今崔俭已经75岁,当询问老人是否还有亲人健在,崔俭指着54岁的周广东说:“他就是我的亲儿子,待我好!”自从到了周广东家,老人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对于周广东夫妇的悉心照料,她十分认可和感激。多年前,崔俭的外甥女来村里看她,打算接她一起生活。没成想,崔俭在外甥女家住了几天,坚决返回村里和周广东夫妇一起生活。“还是和你们在一起更习惯、更自在。”崔俭说,见不到周广东夫妇的日子,她也十分惦记。
有一次吃午饭,老人说,不知咋回事肩膀就是抬不起来了,还迷糊。夫妻俩一听这话顿时紧张起来,急忙联系村医。村医检查后,没有确诊。“不能这样干等着,我现在去雇车,慎芝你带上点钱,咱们去市里的医院。”周广东有条不紊地对妻子说。这一路,无论是上下车还是走楼梯,都是周广东背着老人。经检查,确诊为颈椎压迫神经导致的病症,住院当晚,周广东夫妇一夜没合眼,始终守在老人身边。
孝老家风传子女
“要不是他们两口子,俺现在真不知道成啥样了!”在崔俭心里,遇见周广东夫妻俩是幸运的。
日复一日,夫妻二人照顾老人从未有丝毫懈怠,老人喜欢喝茶,家里的茶叶不断;当季的水果无论多贵,周广东都会买一点,自己不舍得吃一口,洗好送到老人屋里;老人身材特殊,衣服不好买,周广东的爱人就自己动手帮老人改衣服;老人说在家呆着啥也不干没意思,周广东就让她在家捆喂牛的秸秆……20多年来,他们已经完全成为一家人。
就连周广东的儿子也把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邻居奶奶,当成自己的亲奶奶孝顺。小时候无论谁问,他都说自己有两个亲奶奶,平时家里有好吃的都想着给崔俭送去。周广东一家的善良、孝顺也让村里乡亲十分佩服。“这一家人任劳任怨的,把老太太当亲人一样伺候。”邻居王凤荣告诉记者。
因为人缘好,周广东的家经常有来串门的邻居,邻居们说,周广东家农忙时两口子干完活,用自家耕牛、拖拉机帮村里乡亲种地、拉庄稼。“现在农村帮工的少了,但只要广东家有活,那帮忙的人老多了,这说明他们夫妻俩也真是做到了!”南岔村村委会干部对周广东一家也十分认可。
20多年来,周广东夫妇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影响着乡村邻里,用他们的淳朴爱心照顾着老人。
据《黑龙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