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治12岁是关键时机


孩子的牙齿不齐、咬合不好,什么时候该做矫治

早发现早解决,还是等12岁左右牙齿换完后再说? ……这是很多家长纠结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疑惑,首先得了解孩子牙齿是如何发育的。

孩子大概从6个月左右开始长第一颗乳牙,到2岁半左右所有乳牙萌出完毕,上下颌各10颗乳牙,叫乳牙列阶段。6岁左右,在下颌乳磨牙的末端,开始萌出第一颗恒牙(六龄齿),这时,上、下前牙开始逐渐替换,替牙一般从6岁持续到12岁左右,叫替牙列阶段。待上颌两颗尖牙完全萌出,所有乳牙替换完毕,进入恒牙列阶段,从此不再替换。

如何判断孩子牙齿不齐与咬合不良

正常的乳牙列和恒牙列,牙齿排列整齐,上下后牙尖窝交错,上前牙覆盖下前牙2毫米左右,咬合状态下,下前牙可暴露2/3左右。

如何判断最佳治疗时机

要明确的是,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早期干预。对于孩子的错合畸形(牙齿歪七扭八、“兔牙”“小虎牙”“地包天”“龅牙”等),因涉及牙列发育、颌骨发育甚至面型,一定不能耽误最佳矫治时机,但又不能操之过急。因为颌骨与牙列的发育时间跨度较长,不可能在6至12岁的阶段让孩子频繁定期复诊,而且这时孩子的配合性也较差。因此,牙齿矫治要讲究天时(生长发育阶段)、地利(牙齿萌出条件)、人和(孩子配合度),对于大多数错合畸形的情况,12岁左右的恒牙列是矫治关键时机。

虽然很多牙齿问题可能在替牙列就表现出来了,比如替牙后出现的下前牙拥挤、上前牙少量间隙、门牙不齐等,但这往往是替牙过程中一过性的表现,随着牙齿替换与颌骨发育会有所缓解。即便问题没有解决,待恒牙列再一次性解决也来得及。不过,以下错合畸形需要早期干预,错过了将严重影响疗效。

乳牙早失 孩子一般5至7岁开始牙齿替换,乳前牙最先脱落,其次是第一乳磨牙,最后是上颌乳尖牙,替牙过程约持续至12岁。但如果乳牙因严重龋坏、外伤等原因,在不该脱落时提前脱落或被拔除,而恒牙半年内不会萌出时,为避免间隙缩小、恒牙拥挤错位甚至阻生等,需尽早做间隙保持器,为继替恒牙“占座位”。

地包天即上下牙正中咬合时,下牙盖住上牙,涉及牙齿与颌骨的错位问题,可能影响颌骨发育。一般选择孩子能配合治疗的3至5岁,或上下前牙替换完成的8至11岁矫治。

偏侧咀嚼 有些孩子因为一侧牙齿龋坏、萌出错位等导致长期习惯性用另一侧咀嚼,久而久之造成咬合偏向一侧,会导致面型不对称,需尽早矫治。

不良习惯 长期吮吸拇指、咬下唇等不良习惯,会导致上牙前突、下颌后缩,表现为龅牙、小下巴等,影响容貌。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