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组织实施科技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持续强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


□记者 秦帆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市科技局通过组织实施科技重大项目、完善创新平台建设等重点举措,持续强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应用。

据了解,市科技局累计组织实施节能减排市级科技项目超200项,争取国家科技项目20余项。先后组织实施了“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示范工程”“重化工业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生态环境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项目,支持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示范应用。2019年,市科技局聚焦大气、精细化工行业、生活垃圾、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支持燃煤设施烟气深度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精细化工园区清洁生产及源头治理工艺研发与示范、生活垃圾污染控制关键技术装备与示范及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治理关键技术与示范4个方向,开展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示范,共立项9个项目,财政经费1075万,带动社会投资3920万元。

市科技局在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其中,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的“工业烟气超净排放治理装备研制及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开发的烟气超净排放关键技术已拓展应用于电力、石化、钢铁等多个行业特定工业装置烟气治理领域。2019年,该项目技术成果新承揽工业烟气超净排放工程项目33项,实现新签合同额4.3亿元、收入3.6亿元;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城市扬尘在线监控技术研究项目”开发的扬尘在线监控系统已经在全国15个省市得到应用,近3000个工地、堆场、码头等场站使用,为环保及城建部门提供有力的扬尘监控与扩散预警技术、仪器及平台,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市科技局累计培育了津膜科技、航天环境工程、军星管业、泰达绿化等30余家节能减排及环保领域科技型领军企业。累计支持建设燃气高效利用、化工废水源头减排与资源化、建筑节能玻璃、余热资源循环利用等40余个国家级和市级创新平台,组建了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污染场地修复、城市固体废物等8家产业共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节能低碳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成果征集、技术指导目录信息重点实验室反馈和定期完善修订工作机制,已发布节能低碳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四辑,累计入选技术目录100余项,进一步推动我市节能低碳与环境污染防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