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 熬夜 刷手机

年轻人陷入“睡眠焦虑”


“春困秋乏夏打盹”,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规律的睡眠习惯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精神状态、增强记忆力。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增大,睡个好觉对很多人特别是正在职场打拼的年轻人而言,已成为一种奢望,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陷入睡眠焦虑,逐渐成为亿万失眠大军中的一员。

加班熬夜

造成睡眠障碍

从事新媒体工作的“90后”女孩徐冰凌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熬夜族”。作为一名视频编辑,白天,她要写文案、拍摄视频,还要联系场地,选择服装、道具,甚至一些商务谈判也是她工作的一部分。晚上,当别的女生敷面膜、睡“美容觉”的时候,她还不得不熬夜加班编辑视频。

“经常熬夜加班,让我出现了严重的失眠问题。熬夜最严重的情况出现在去年9月,连续近一周时间,我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白天还要正常上班工作。最终的结果是,不仅我的失眠问题更加严重,还因免疫力低引发湿疹,不得不病休了一个多星期。”徐冰凌颇为无奈地说。

同样,在某互联网公司任职的小伙儿程强也是个“特困生”。

“我们这个行业加班稀松平常。”程强说,“我每周基本上至少有两天要熬夜到午夜一两点,赶上紧急的项目可能要到凌晨四五点,甚至会干上一个通宵。等忙完了躺到床上,脑子里想的还是工作上的事情。时间长了,睡不好觉已成了我最要命的问题。”

生活压力

大大缩减睡眠时间

与徐冰凌、程强他们被加班挤占睡眠时间不同,在北京工作的何铭,则是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通勤上。

这些年,为了工作,何铭一直早起晚睡。公司在北京西三环,为了能准时上班,他每天都得在5点前起床,赶早班的高铁去北京;而晚上下班回到天津的家,最早也要7、8点钟,每天花费在路途上的时间至少需要四五个小时。

“说起来,每天在京津之间往返奔波身心疲惫应该倒头就睡,可奇怪的是我明明感到很累、很困,躺在床上却很难入睡。”何铭说,“我也考虑过回天津工作,可同样的工作北京工资比天津高出不少。现在孩子还小,需要花钱的地方比较多,加上房贷、车贷,经济上的压力挺大的,短时间内怕是还不能结束这‘双城’生活。”

失眠、睡眠不足的问题,同样也存在于一些宝妈、宝爸身上。

“白天忙工作,下班回家还要忙孩子,好不容易等孩子睡着了,躺着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这个睡眠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生活。”宝妈孙女士说,“我有两个孩子,女儿7岁,儿子4岁。亲戚朋友都羡慕我儿女双全,却不知道我每晚失眠有多难熬。每天疲惫不堪上床了又睡不着,或是三四点醒了就盼天亮。”说着,孙女士从抽屉里拿出自己吃过的一堆安眠药,从褪黑素到舒乐安定、思诺思……

过度夜生活透支身体健康

当然,现在很多年轻人睡眠不足,也并不完全是因为工作强度高、生活压力大等因素造成,他们中的很多人之所以出现睡眠不足、睡眠障碍等问题,与过度的夜生活——游戏、麻将、酒吧等休闲娱乐活动,以及对电子产品特别是手机的过度依赖有关。

从事金融工作的李子栋,今年26岁,是一位典型的“夜猫子”,平日里每天睡觉的时间至少在凌晨1点以后。他说,白天工作紧张,下班后会约同事、朋友一起吃饭、泡吧、打游戏来放松。一般午夜之后才会结束,有时半夜还会去吃个夜宵或是叫个外卖。偶尔没有出门,也是窝在沙发和朋友们微信聊天,或是刷刷手机、看看片子。

“身边的朋友大多跟我一样,都是‘夜行动物’,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熬夜已经成为习惯了。”小李说,“我也知道长期熬夜对身体不好,可这东西像有瘾似的,一时半会还真挺难戒掉。”

的确,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白天事务多,夜间成为青年人休闲放松的主要时间段,另一方面吸引青年人的电子游戏、影视节目和社交软件越来越多,令他们难以抵挡诱惑,熬夜刷手机。其实,工作之余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可以放松一下心情,缓解精神压力。可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夜生活过于频繁,过度依赖手机,肯定会严重挤占睡眠时间,日复一日只能逐渐透支身体健康。

不管是被动熬夜,还是主动熬夜,都不可避免会因长期熬夜而引起睡眠障碍,进而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以致影响学习、工作的效率。对青年人而言,应该提高睡眠健康意识,认识并了解睡眠对人体的重要性,自觉地养成合理的作息习惯,保障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本报记者胡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