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用平凡铸就非凡 用匠心守望初心
从金工实习场唯一的专职人员,到带起一支包括7名全国技术能手和14名天津市技术能手的教学团队,2022全国最美教师、天津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实训中心主任李建国“用平凡铸就非凡,用匠心守望初心。”在李建国看来,能够在言传身数中承大国工匠精神,为不负韶华的追梦人插上职业技术技能的翅膀,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最光荣的事。
1993年,作为天津市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首批“双证书”毕业生的李建国入职天津职业大学,扎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第一线,一干就是29年。29年里,他始终坚持真干、实干、苦干、能干,创办并建强了学校机械专业实训教学基地,从一名普通的实训教师逐步成长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培养和带领出一支“金牌”实训教学团队。在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技能攻关技术革新、传承新时代工匠精神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我刚进入天津职业大学工作时,学校还没有金工实习场。”李建国回忆说。他进入学校工作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金工实习场的筹建中。为节约费用,凡是自己能动手干的都是自己干;在机床安装、调试时,没有天车,就组织大家利用滚杠、人推肩扛将机床安装就位;没有闸板,就利用废旧课桌板自己动手做;没有工具箱,就拉回角铁和钢板,自己去做。伴随着脸部的爆皮和眼镜上的斑斑焊点,工具箱做好了,电焊也练成了。
2004年开始,为了更好实行产教融合,天津职业大学将纯教学的金工实习场与科研产业处纯生产的校办工厂合二为一,对內为实训中心,对外为汇通公司。金工场实习生产出的产品直接供应工厂。“当时很多同行断言做不下来,因为同样的产教融合模式,很多学校尝试一到两年就放弃了。我想,先要从教师队伍抓起,老师对产品、对加工工艺得非常熟练,吃得非常透,他才能带着学生去学习再实际生产。”李建国说,“不管是留校的还是招来的老师,头两年不干教学,只生产,像企业的一线工人一样,天天就在机床上练技能。技能人才都是通过生产实际产品干出来的,绝对不能糊弄,因为最后人家企业要把你生产的零件装到产品上。”
无论产值多高,规模多大,实训中心的第一要务都是培养优秀技能人才。多年来,在李建国的带领下,实训中心创新实践了校企一体的管理运行模式和实训教学模式,除完成大量培训任务外,还培养了400余名学生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为了帮助困难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实训中心每年都会拿出20余万元提供40多个勤工俭学岗位。在教学上,李建国不墨守成规,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经过10余年实践,根据学生实习性质和内容,探索出不同形式的实训教学模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学生实操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显著增强,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普遍提高。
李建国多年来通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他指导65名学生获得天津市高职院校数控技能大赛一等奖,23名学生获得全国数控类大赛一等奖。
李建国带领教学团队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成果,共发表论文31篇,主编实训教材12本﹔发挥技能人才团队优势,积极服务企业,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形成创新成果,申请专利52项,已获授权38项。
本报记者吴淑平 通讯员李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