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铁路枢纽的“供电卫士”
“3年一个检修周期,每年完成近1700条公里接触网设备维修任务,还要兼顾设备专项整治、跨段集中修、沿线应急值守等临时任务,供电维修二工区自2015年组建以来,连续8年零事故、零故障、零工伤……”提到这支保障铁路供电的“尖刀劲旅”,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供电段供电维修车间党支部书记李泉林赞不绝口。
二工区现有职工37人,担负着段管内京津城际、津秦高铁、津霸客专、津山线等线路接触网设备维修任务。面对诸多任务的叠加、高度分散的项点、随处可遇的风险,工区职工迎难而上,提炼总结出“多练一招,提高效率;多看一眼,增加保障;多防一道,充分预判”的“三个一”安全作业法,时刻护佑接触网安全。
设备维修是个技术活,要想打造“尖刀劲旅”,关键是人人练成专业素质过硬的“尖兵”。为此,工区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晚总结当天设备维修工作并预演次日的维修项目,总结时找出当日难度大或者类别多等代表性作业项目,现场阐述维修过程,共同探讨技巧和方法,以提高设备维修、故障检查的能力,形成“多防一道”的精准研判,实现全员维修技能的提升。
“先学一步、多练一招,不仅提升了职工的作业技能,更提高了现场维修的作业效率。”工区工长王良元深有体会。今年津山线北塘站集中修期间,一次临近作业结束时,班组职工发现一支柱接触线导高不符合要求、超出限界值,此时距“天窗”结束还有15分钟,按照以往调整一处导高作业至少需要20分钟。时间紧,任务重,职工们凭借经验,迅速制定方案、部署人员安排,争分夺秒进行数据测量、参数调整、登杆操作,仅用10分钟就高效完成了导高调整工作。
每次作业完毕,班组职工都会“多看一眼”,确认设备性能状态。班组长、技术人员还会对支柱基础、接触悬挂、附加悬挂、隔离开关、分相绝缘器等所有设备确认检查一遍。双重的“多看一眼”,形成两道防线,不仅有效防住了安全隐患,作业质量也始终排在全段前列。
工作之余,工区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锻造“尖刀劲旅”的根本,积极组织青年职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凝炼形成以“沟通+落实+创新=合力共赢”理念为内核的管理文化,先后成功培育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王良元、张磊、王久欣,青年之星王哲等一大批优秀青年骨干,培养工班长10人,向兄弟车间输出接触网骨干23人,先后荣获全路向上向善好青年集体及集团公司“毛泽东号”班组、建功立业先进班组、“青年文明号”集体,段“津供民兵号”班组等诸多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崔晓雪 通讯员仓杰 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