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


□张景云

随着春节的临近,春运的高峰又到了。此时的家乡,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游子们的心。无论天气多么寒冷,回家的路途多么遥远,也阻挡不住那些回乡的脚步。每到这时,我都会想起几十年前,在山西当兵时那次春节回家探亲的情景……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部队已经提干了,按照规定每年有一个月的探亲假。春节临近的时候,我归心似箭,买上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向组织请了假,就踏上了漫漫的回乡路。其实从部队到家也就不到一千公里路,现在坐高铁或上高速可以朝发夕至。但那时交通不便,坐火车需要两天一夜,还要倒上几次车。

出发这天,我早早起床,拎着行李出发了,战友用自行车把我送到离营房有十几公里的火车站。这里的人比平时多了些,我买了车票,时间不长,一列绿皮火车慢慢进站,上车后,我隔着车窗向战友招招手,春节在营房里留守的他,眼里充满了羡慕……

火车在太行山深处穿行,每到一个车站,都要停下来,上下车的人大部分是当地走亲访友的老乡。慢悠悠的火车仿佛拉长了大山与外面的距离,也拉长了我的思念和回乡的路……漫长的一天过去了,天渐渐地黑了,一阵困意上来,我闭上眼睛靠在木质的椅子背上,想象着走进家门,见到亲人时那兴奋的场面……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耳边传来了列车员的声音:新乡车站到了……列车终于走出大山,来到京广线上。我急忙穿好衣服,收拾好行李准备下车,我要在这里中转签字,而后去北京。

新乡车站不大,但在这里中转的人很多。下车后,我随着人流直奔签字的窗口,远远就看到那里早已人头攒动。签字的窗口很小,人们虽然排着队,但是互相挤着。快排到我时,我吃力地举起硬板火车票伸向窗口,可后边的人群,向前拥挤,一下把我推了出来。我凭借力气和个高的优势,一点点又靠近窗口,终于将手里的票递了进去,拿到签了字的票后,我长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我听到一阵响亮的汽笛声,开往北京的列车已经进站了……

拎着行李,我又登上列车。车厢里人很多,也很热,根本就无空座,连走道上、车厢的连接处也站满了人。我被挤得浑身燥热,汗顺着额头流了下来,可心里却凉了一半,看来这一路我得站着了。列车缓缓开动,车厢里人声鼎沸,有打扑克的、有喝茶的,还有在小桌上摆着烧鸡、花生米喝小酒的,让人好不羡慕!

列车行驶在平原上,车速在不断地加快。此时,我觉得拥挤的车厢好像变得松快些了。我一直站在车厢的走道上,只要有人通过,我就要将身子侧过去。天慢慢亮了,我有些困意,这几日回家心切,一直没有睡好觉,不过我还是努力地控制自己。这时,身旁一位大爷说:“还是你们当兵的有功夫,站了这么长时间也不累,是站岗练出来的吧?”我点点头,笑了一下。他又对我说:小伙子,我去趟厕所,你坐会儿吧!我急忙说了声“谢谢”就坐下了,心里感到热乎乎的,僵直的腰和腿得到了缓解。一会儿,见大爷从拥挤的人群里一步步挪了过来,我站起身来,大爷说:“没关系,你多坐会儿吧。”我还是把座位让给了大爷。

列车在京广线上奔跑,经过了一个又一个车站,我在心里慢慢数着,回家的路程在车轮的转动中一点点缩短。已经是下午了,车厢里依然很热闹,身边有的人在交谈,回家过年的喜悦溢于言表;也有的人静静地望着窗外,似乎在想念着远方快要见面的亲人。车厢里的烟味、酒味还有许多说不清的味道混合在一起……这时,我觉得有些饿了,从包里拿出几块饼干吃起来,心里是甜甜的。接近黄昏的时候,火车终于进了北京站。

我在站台上又换乘了开往天津的列车,两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天津。天已经黑了,我风尘仆仆伴随着夜空里稀疏的鞭炮声向着家里走去,远远见到门前那盏熟悉的路灯在向我招手,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走进家门,父母和妻子见到我十分高兴,他们激动得眼含热泪。当我把两岁的女儿抱在怀里的时候,旅途的劳累和艰辛,早已被涌出的喜悦泪水洗得干干净净,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