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把头:天津搬运工人翻身记


天津搬运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学习。

□刘昉

天津作为北方水陆交通枢纽,运输业历来是封建把头(把持某行业的头目)盘剥的重灾区。从事人工搬运的劳工人称“臭苦力”,入行需缴纳“押班费”,干活要缴纳“买路钱”“过刀费”,动辄遭受毒打、囚禁,工资的八成被层层克扣。

新中国成立前,天津有大小“脚行”(搬运组织)227家,脚行头子3032人。海河把头李珍垄断了码头运输,搬运工人接活儿要先交“保命钱”。东站脚行把头赵金城私设水牢,工人反抗会被浸入冰水受刑。搬运工人张玉山的父亲因公受伤,把头不仅不管医治,还把活人扔进了乱葬岗。脚行各有势力范围,垄断天津货运,无恶不作,因臭名昭著被称为天津“十大恶”之一。

1949年1月天津解放,把头与特务勾结,破坏国家物资调运,阻挠经济恢复,使新生政权面临严峻考验,废除封建把头制度被列为“工人解放第一战”。市政府在全市建立了18个服务站,组织搬运工人承接公私货物运输,消除盘剥,执行合理的运价政策。结合全国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市总工会发动广大职工检举、揭发脚行把头的罪行。上千名搬运工人召开控诉大会,工人张玉山撩起衣襟当众展示被打断的肋骨,老工人们哭诉几十年的苦难生活。短短一个月,工会收到来自搬运工人的血泪控诉书1200余份,声讨斗争极大唤醒了工人的阶级意识,瓦解了工人中的行会思想和帮派观念。

人民政府对封建把头进行了清算。在证据确凿的前提下,判处巴延庆、马文元等18名作恶多端、执迷不悟的把头死刑,没收房产278处,资产全部充公。政府以雷霆之势终结了封建把头对天津搬运工人的长期暴力统治,被老百姓称为是“大快人心的义举”。中小把头在政策感召之下开始参加劳动,逐渐走上了自食其力、弃恶从善的道路。

1950年4月,天津政府取缔了私营脚行,用一纸公告终结了延续两百多年的封建把头制度,得到了广大搬运工人的衷心拥护。同年6月,天津成立码头运输工人工作委员会和搬运工人工作委员会(后改称为“搬运工会联合会”)。1951年7月,天津成立了国营运输公司,民主选举产生了运输管理委员会,全市2.3万名搬运工人转为国家职工,开始实行按劳分配和工资直发。人身解放极大调动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使装卸效率提升了50%,为抗美援朝物资运输提供了关键保障。

为反映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工人集体创作了话剧《搬运工人翻身记》,后被天津工人文工团改编为《六号门》(“六号门”为天津东站一个货场的名称,是搬运工人的主要工作场所,位于今河东区天津站东侧的天津邮政局附近),剧团受全国总工会邀请进京连演了27场,场场爆满。作品还被改编成了连环画和京剧。1953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同名电影在全国上映,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该片由当过工人、组织过工人运动的吕班导演,电车工人出身的天津演员郭振清担任主演,时任电影局局长袁牧之亲自撰写了剪辑大纲,影片还被译介到了国外。

废除封建把头制度是新中国天津民主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砸碎旧制度、重构天津工人阶级命运的标志性事件。自此,天津这座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彻底肃清了封建残余势力,实现了工人当家做主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