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保税区“最强大脑”DeepSeek上岗
40项高频审批“秒回”
□记者王晓君
本报讯 日前,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宣布,已完成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及试运行工作。保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本地化部署是让AI深度融入政务DNA,标志着保税区在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又迈出关键一步。
不久前,在保税区政务服务大厅,企业办事员小王刚说出“我想办进出口许可证”,智能系统就自动推送全套办理指南和材料清单,智能化的政务服务让小王十分惊喜。这些都得益于近3个月以来,天津港保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务知识“一网打尽”。40项高频审批“秒回”、惠企政策“精准投喂”、经济数据“一键洞察”,如今,保税区建成了包含3大部门、4大专题的100GB超级知识库,训练出7个具有保税特色的“智能体公务员”。
“以前要跑3个窗口问的事,现在对着屏幕说句话就行。”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刘女士体验后点赞。如今,该系统不仅能理解“我要开跨境电商公司该准备什么”这样的口语化提问,还能根据企业画像主动推送适配政策,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追人”的转变。
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动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据了解,保税区的DeepSeek本地化部署不仅优化了政务服务流程,还将拓展至公共管理、城市治理、产业升级等多个领域,赋能智慧城市建设。通过AI辅助材料预审、自动生成批复文件,缩短企业办事时间;结合企业画像,智能匹配并推送适配政策,提升惠企政策触达率;利用大模型挖掘区域经济数据,辅助政府决策,优化产业布局,DeepSeek的本地化给保税区装上了“数字神经系统”。天津港保税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持续深挖DeepSeek系列模型潜力,积极对接各业务部门,推动更多AI应用场景落地。同时,计划与已部署DeepSeek的企业加强合作,探索智能政务服务创新模式,进一步深化应用,构建AI生态,持续释放数字生产力,为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注入新动能,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