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游玩预防传染病


随着天气转暖,户外活动、外出旅游以及亲友团聚增多,在亲近大自然、亲朋好友团聚的同时,我们要做好预防传染病的相关准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主任医师高璐提醒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做好个人防护:在交通场站停留期间,根据需要可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公共设施后避免触摸口鼻眼,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做好手部卫生,可以准备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进行手部的清洁;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提倡流动水、肥皂规范洗手。

2.合理安排行程:提前了解交通场站安检进出口位置、候车信息,缩短停留时长。

3.如身体不适,做好以下工作:

症状监测

发热:体温≥37.3℃(建议出行前及途中每日测量1至2次)。

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鼻塞、呼吸困难等。

消化道症状:腹泻、呕吐、腹痛(尤其警惕诺如病毒、食源性疾病)。

其他感染症状:乏力、肌肉酸痛、皮疹、结膜充血等。

特殊人群附加监测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监测血压、血糖是否稳定。

过敏体质者:注意是否接触过敏原(如花粉、食物)。

暴露史记录

是否接触过传染病患者(如流感、新冠等)。

是否前往过动物市场、野外水域等高风险场所。

出行前发现异常,若出现发热、持续咳嗽或腹泻等症状,建议取消或推迟出行,居家观察或就医。

旅途中发现异常或紧急情况

在景区、车站等场所,向服务台或志愿者说明情况,寻求帮助。

交通途中(如飞机、高铁)请告知乘务人员,必要时调整座位。

就近就医:通过地图App搜索附近医院,优先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

返程后出现呼吸困难、心慌、胸闷、持续高热、剧烈头痛、皮疹等,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史。

本报记者姜凯琦 通讯员刘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