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玻璃制造技术高峰

高攀(左)在记录试验数据。
高攀,北玻集团生产技术中心副主任兼天津北玻玻璃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他23载坚守岗位、攻坚克难,是北玻集团的技术领军人。今年获评天津市劳动模范。
在北玻公司研发生产车间,高攀正俯身观察着曲面钢化炉的参数变化。玻璃液在700℃高温下缓缓流动,他的额头沁出细密汗珠,却顾不得擦拭。这个凝聚团队多年心血的全球首创全面钢化技术,终于迎来最终验证,成为公司独创的最尖端玻璃科研技术。
回忆起那段技术创新的日子,高攀仍记忆犹新。从一线工人到技术领军者,从普通班组长到如今手握多项专利的技术专家,41岁的高攀用23年的坚守与创新,带领团队攻克无数技术难题,完成鸟巢、冬奥速滑馆等国家级项目,推动中国玻璃制造走向世界前沿。
2003年,高中毕业的高攀入职北玻集团,开始了他的“玻璃”人生。当其他学徒抱怨特种玻璃制作工序繁琐时,他却在车间角落支起简易工作台,用废旧玻璃片开始反复练习。正是因为他的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很快在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班组长。
在价值约1亿元的中东阿布扎比机场项目中,面对特种玻璃丝网印刷难题,他巧妙解决了丝网印版等问题,通过改良网版装置,硬是将该项目的班产量从每天生产四五十块提升至一百多块。高攀“初出茅庐的改良”,让国际客户记住了中国工人的智慧。
2014年北玻公司迁至天津宝坻,高攀的“技术攻坚成果”也进入高产期。在苹果专卖店项目现场,当设计师提出“无框玻璃立柱”装饰概念时,整个行业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他却带着团队把车间当成实验室,夜以继日研发测试新型玻璃。当第一块无框曲面玻璃成功通过抗压测试时,高攀握着检测报告的手在发抖,他又一次成功了。这项突破不仅让团队获得17项专利,更让北玻产品走进全球100多家苹果旗舰店。
更考验高攀技术团队能力的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速滑馆建设。面对1700块变曲面玻璃的严苛要求,高攀在车间里支起行军床,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当国外专家断言“半径小于300毫米的玻璃无法钢化”时,他们却用创新工艺将技术极限突破至150毫米。如今这项小半径钢化技术已应用于37个国家标志性建筑,创造产值超1.2亿元,更让沙特客户将价值5亿元的中东剧院项目交给中国团队。而他创造性地将航空材料热处理工艺引入玻璃制造,让5米高的整块玻璃幕墙兼具艺术美感与抗风压性能。当沙特客户看到样品时,惊叹这是“沙漠中的水晶宫殿”。
走进高攀的办公室,墙上密密麻麻的专利证书构成独特风景。他总说:“技术突破就像交响乐,需要每个声部完美配合。”从青涩学徒到行业领军人,23年时光在高攀手中熔铸成一块块会“说话”的玻璃,诉说着一个工匠的坚守与创新。
本报记者李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