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是我一生的使命”

刘小桐参加孤岛救援演练。
刘小桐,蓟州区应急局职工。十多年救援工作,让他获得中国好人、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最美退役军人、天津市道德模范、天津市优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
秋日的黄崖关长城脚下,人潮涌动。9月20日,蓟州区2025年警报试鸣和国防动员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这里举行。蓟州平安蓝天救援队现场进行救援救护演示,他们动作干净利落,讲解清晰有力,引来围观群众阵阵掌声。
队伍前方,一个精瘦黝黑的汉子沉着指挥。他就是刘小桐,蓟州区平安蓝天救援队党支部书记,也是蓟州区应急局的一名职工。从退伍军人到救援先锋,他用十二年时间,把救援做成了使命,把公益变成了生活。
时间回拨到1995年。17岁的刘小桐参军入伍,在部队锤炼三年,成长为体能标兵。其间,他学习医疗救护知识,兼任团急救员,荣立三等功一次、团嘉奖三次,并光荣入党。军旅生涯,不仅给了他强健的体魄,更铸就了他“救人于危难”的信念。
2013年,刘小桐组建蓟州平安蓝天救援队。十二年来,他带领队员穿梭于深山急流、灾害现场。截至今年7月,他累计参与救援行动和应急讲座4882次,参与志愿服务46962人次。
数字背后,是一次次惊心动魄的生死驰援。2019年10月,某水库有人落水,沉至25米深处。刘小桐是队里唯一持30米潜水证的队员。他毫不犹豫潜入冰冷的河水中,成功完成任务,却因潜水时间过长导致双肺气肿住院。类似的风险,他早已不是第一次面对。2016年,他就因长时间潜水作业患上肺脓肿,住院一个月。“我是队长,技术我最熟,必须我来。”这是他常说的话。
2021年河南洪灾,刘小桐带队连夜奔赴新乡。奋战8天,他们救助受困群众1000余人,协助转移4000多人。
今年7月27日,蓟州区遭遇50年一遇的强降雨。28日凌晨3点,刘小桐接到紧急电话,立即集结100名队员,冒雨冲向一线。在下营镇某露营基地,60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河道湍急、难以靠近。刘小桐果断决策,调用重型无人机先将一名队员投送至对岸,再架起绳索、调动冲锋舟,硬是在洪流中搭起一条“生命通道”。经过数小时紧张救援,所有被困群众安全转移。
常年高强度救援,让刘小桐的身体不断透支。每次搜救后,他常常几天缓不过劲来。但他说:“我从没想过放弃。救援是我一生的使命。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什么都换不来。”
如今,刘小桐虽然获得众多荣誉,但他最珍视的身份,仍是那一抹“救援蓝”,而他的工作一直是在救人或准备去救援的路上。
本报记者金静 李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