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骤变当心面瘫


寒露时节,气温骤降,对人体的抵抗力是个考验,很多朋友稍有不慎就会生病,临床发现,面瘫在这个时节的发病率会明显增高。

面瘫又称“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是秋冬季节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一侧面部口眼歪斜、耳后根疼痛、流泪、不会“挤眉弄眼”、刷牙时漏水、吃饭塞饭等,往往有些人还会味觉下降。

中医认为,面瘫主要发病机理是人体正气亏虚,风寒之邪趁虚侵入人体导致一侧面部经络不通,从而引起口眼歪斜的症状。西医则认为,由于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支配面部肌肉运动的面神经功能下降,而引起肌肉运动无力、松弛,所以半侧脸外向对侧。

那为啥同样吹冷风,有人得面瘫,有人不得?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临床中发现面瘫患者往往是抵抗力降低以后容易患病,比如长期熬夜、长期劳累压力较大、大病初愈后等等。寒露节气人体正气虚弱,此时风、寒二邪也是施虐之时,如果人们防护不力,则很容易导致邪中经络,发生面瘫。

如果不慎得了面瘫,不用过于紧张,在得病一周内,经过针灸为主的综合治疗,大部分人可以基本恢复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

此外,锻炼身体、充足睡眠、适当的中医保健是预防面瘫发作的三大法宝。建议面部受风或受凉后,可以艾灸翳风穴,疏风散寒、通络止痛。翳风穴在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可以用艾灸盒或者艾条,温和灸(就是艾灸穴位,使局部有温热感而不烧灼)30分钟,每天一个穴位,两侧交替。 据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