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在醉人的春天里


文/王军英

上个月去婺源篁岭旅游,正逢下雨。天街小雨润如酥,青翠的山头和依山而建的古朴村子都笼罩在轻纱般的濛濛雾气中,美丽而富有诗意,但是却不方便行走。索道亭旁探头俯视,山谷下面层层叠叠梯田式的油菜花还没怎么盛开,倒是路边有一些自由俏丽地怒放着。桃树绝大部分处在半梦半醒间,尚未吐露花苞,只是偶尔一两株早慧的品种悄悄含羞绽放。玉兰花和樱花则是开得肆意奔放、明艳灿烂。梨花淡雅清丽,迎风摇曳着满树飞雪。

篁岭的民宿工作人员很是热心,在索道出口等候着接待,并体贴地帮忙拎包提行李。下了进村的游览车,还有工作人员细致地带路,亲切地把游客送入预订的民宿。

在如雾似纱、细若针尖牛毛的春雨中,走过悬挂在半空有些摇晃的玻璃垒心桥,穿过层次分明的半开未开的油菜花田,仰望从空中索道滑过的矫健身影及欢快惊呼,携一身淡淡馨香回来,闲逛蜿蜒曲折的天街。

天街中遍布着各种特色小吃店和卖传统小玩意的商铺。有些店面门楣非常古老,是数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飞檐峭壁,正面的木门木窗上雕刻着各种花案,精美古老,历史的沧桑厚重感扑面而来。有一些屋顶房檐上横插着宽竹片,还有竹制大晒盘,是用来晒东西的。想来,色彩缤纷的篁岭秋晒,便在美丽的丰收季节由此延生。

街东有一座高大醒目的牌坊,上书“申眀亭”,是以前村里解决纠纷的场所。其中的“眀”字用的是目字旁,而不是日字旁,说明除非是你亲眼所见,否则你不要去作证。

沿天街中段的天街食府前拾阶而上,有可供游览与体验的树和堂、怡心楼、失重倒挂的怪屋、晒工坊等,集游玩和趣味于一体。年轻情侣或者小夫妻还可以穿上古代的新郎新娘服,秀一把洞房花烛。

红烛摇曳的拜堂喜堂,甚至洞房中的精美雕花大床和喜庆的红缎绣花被都是现成的。而来来往往的游客则是贺喜的宾客……

回到天街继续向西行走,便是藏宝斋、竹山书院和篁岭美术馆。村头还有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樟、富有年代感的手扶拖拉机、风车、雕刻的耕牛、婺源民俗文化展览馆等一些古老厚重的东西与场所。

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光看到了数百年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朴村民,他们在弯弯曲曲的山谷梯田中耕种,挥汗如雨地将收获的庄稼沿山坡挑回半山腰的家里,朝阳晾晒。

农闲时却不忘追求美,用灵巧的手一点一点地雕刻和刺绣着美好的事物,装饰点缀生活……

不经意间,天逐渐暗下来了。晚饭便是在天街小店品味当地特色美食。

我们入住的地方是犁尖巷C区40栋C40-1。篁岭上的酒店、民宿全部属于一家公司,而且除了篁岭大酒店之外,都是民宿,是过去村民居住的房屋。因村民都迁居到山下了,这里的村民小屋便被修葺装修了一番,成为民宿。我们下榻的地方外墙很旧,依山而建,里面空间不大。

推开有着古老痕迹的木门,里面分楼上楼下。楼下是一个十几平方的客厅,装修还算精美,几案、椅子、茶具一应俱全。客厅旁边有一个小房间,看起来原来是做饭的厨房和卫生间。另外还有一扇紧锁着的小木门,不知道是做啥用的。楼上房间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卧室,中间摆着一张两米宽的大床。进门这边是木橱柜,对面是一扇巨大的雕花窗子。通过这扇窗户可一览外面靓丽的村庄和花木。床尾这边下两级台阶是一个不规则的书房,放着一张书桌,还有草编卷帘,旁边便是卫生间。

整个房子虽然小巧,但是五脏齐全。深夜,听着潇潇细雨歌唱着对万物的赞美入眠。清晨,在鸟儿清脆悦耳的鸣叫声中醒来,拉开窗帘,一幅雨后初晴的水墨画便映入眼帘。深吸一口气,清冽的空气中,微微浮动着梨花与玉兰花的清香。

民宿游客可免费在天街食府用早餐,早餐的种类很丰富,有包子、蒸糕、煎蛋、面包、玉米段、子薯、炒粉、麻圆、煲汤、水果等等。

次日是大天晴,新上来的游客和昨晚留下来的游客叠加在一起。天街上,人突然多了很多,来的去的交织着,窄的地方人挤人,拥挤而热闹,满是人间烟火气息。在阳光灿烂中又逛了一遍天街,我们便到游客服务中心退房,然后乘索道下篁岭。

山下的油菜花倒是开得大气蓬勃,非常绚烂,金黄的一片甚是迷人,有蜜蜂飞舞、蝴蝶蹁跹在其间,似乎是和缤纷、厚重、逼眼的油菜花竞春色。我忍不住下车去花海旁拍照,顺手把自己定格在美丽醉人的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