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我先行
——武强农商银行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工作
今年以来,武强农商银行主动融入精准扶贫大战略,充分发挥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和支持“三农”主力军作用,大力开展金融扶贫和普惠金融工作,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整合扶贫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多点精准发力,全力助推金融扶贫工作纵深推进。
搭建“双基”平台践行普惠金融。今年以来,武强农商银行大力开展“双基”共建信用工程,并以“整村授信”为抓手,组织各支行进村庄、入农户、下田间地头开展“整村授信”政策宣讲,与农户交流互动,征集农户信息、建立信用档案,将贷款条件、评级授信标准和额度等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最能接受的方式将普惠金融政策送到老百姓家中,细致入微的服务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赞誉。从以前的“惧贷、惜贷”变成了现在的“敢贷、愿贷”,真正搭建起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桥梁,同时也助推了信用创建和金融生态建设。吉口村闫某承包了80亩土地种植杨树,利用该行“助农贷”产品办理贷款5万元购买幼苗,目前5000棵杨树长势良好。预计五年成材后直接收入达40万至50万元。目前,该行11个“双基”共建小组和238个支农金融服务站实现了县域行政村全覆盖,已对159个村实现整村授信8032万元,在全县建立农户经济档案3.2万户,已授信农户2.2万户,金额16934万元,6000余农户在该行获得信贷资金超过6.8亿元。
强化使命担当助力精准扶贫。主动对接全县2330户贫困户名单,组织人员走乡串户了解户情户需,积极开办“农村金融夜校”、“农村金融大集”、“金融知识大讲堂”,宣传各项金融扶贫政策及金融知识。该行牢守金融精准扶贫的政治责任,不断丰富金融扶贫内涵,针对贫困户的生产意愿,大力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利用移动展业“拎包银行”,把金融服务送上门。西大过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范某下半身瘫痪,因病致残,该行信贷人员主动上门对接,为其办理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并鼓励他要树立创业拼搏的自信心。目前,范某依靠扶贫小额信贷扩大了肉牛养殖规模,并实现了稳定脱贫。目前,该行已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12笔1184万元。为加速扶贫脱贫效能,该行积极对接扶贫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发放支农再贷款9000万元、扶贫再贷款2561.5万元,引导和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经营和务工增收,取得明显成效。
做实驻村帮扶筑牢脱贫之路。按照扶贫工作总体安排,该行安排三名金融干部驻派周窝镇菊里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工作队本着“强党建、筑基础、育产业”的思路,积极开展扶贫工作。扶贫工作队根据村情民意,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对症下药,引导贫困户通过光伏发电和入股龙头企业分红带动的方式,走出来一条积极稳妥的脱贫致富路。目前,该村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该行积极践行“队员当先锋、单位做后盾”的工作要求,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低保户王洪光的母亲突发白血病,行领导班子多次看望,短时间内筹措了5000元现金,送到病患家里;村里的吃水井水泵老旧损坏,村民吃水困难,资助8200元及时修复了水井;资助5000元为贫困户维修了偏房、厕所、围墙;资助17000元为村里修路;为村委会安装了空调、电视接收装置,购买了电脑、电视以及办公桌椅,改善了工作条件,强化硬件基础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撑作用。
热心公益事业彰显责任担当。该行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在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每年的“扶贫日”和重要节日,领导班子都到帮扶村开展慰问帮扶活动,为贫困户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结对帮扶人员还踊跃为贫困户捐款捐物,提供脱贫致富信息。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还多次组织对扶贫帮扶村值守人员进行慰问,带去了军大衣、消毒液、方便面、牛奶等生活和防疫必需品,通过播撒爱心、传递希望,充分展示了武强农商银行的社会责任感,有力彰显了“服务三农”的企业文化,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张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