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刘敏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习近平同志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正是因为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成为一个团体、一个人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长征路上,面对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党内分裂主义活动的干扰阻挠等多重困难,具有钢铁般意志的红军将士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战胜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至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困境中决不退缩、在逆境中不屈服,坚持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我们的人民、我们伟大的民族勇往直前、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长征展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长征是红军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用顽强意志与生命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英雄史诗。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人类生存极限。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有一位红军牺牲前对战友说:“我不行了,你们去把红旗插遍全中国吧!”在那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实现北上抗日、拯救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给红军将士注入了超人的胆魄和钢铁般的意志,激励着他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征服了万水千山,在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赢得长征的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长征标注人类精神的新高度。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人类战争史上极为罕见。它所创造的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所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成为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也是人类共同的巨大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它让我们深深懂得,任何伟大事业的胜利,归根结底是理想的胜利、信念的胜利。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它让我们深深懂得,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它让我们深深懂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是事业成功的保障。中国共产党必须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克服困难、赢得胜利。它让我们深深懂得,必须始终充满创造活力,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才会迎来创新局面。
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永远在路上。在新时代的漫漫长征路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我们亟需长征精神的思想指引。今天,弘扬长征精神,要求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补足精神之钙,从容应对各种考验和挑战。弘扬长征精神,要求我们在深化改革上攻坚克难,跨越一个个“雪山”“草地”,征服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敢于涉深水区、善于啃硬骨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抓难点,补短板,求突破,使党的事业在新的起点上阔步向前。弘扬长征精神,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唯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得民心,顺民意,才能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才能交出新长征路上的优异答卷。
(作者单位:中共桃城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