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乡村振兴


潘锋 付仲嫄 张红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多样的文化源流与多彩的人文精神,彰显乡村独特魅力,既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又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将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思想精华“唤醒”和“活化”,让中华文化精髓在现代乡村得以延续传承,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绵延发展,使之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资源。

“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自然界四季运行、斗转星移、日月交替是永不停息的,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它启发了我们的祖先要效法自然界,做人做事要有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是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中磨练出来的,并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传承着。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可照抄照搬的经验。要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所有权、保护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为导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百舸争流,形成了东方独有的农耕文明与现代化发展样式,实践与经验反复锤炼出“天人合一”的思想精要,创造出了中华民族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基本文化生态。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生态宜居目标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宜居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涵,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的软环境建设,也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质回归。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污水、垃圾处理,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坚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