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设备改善的战役

——首钢京唐1420酸轧点检区域工艺段干燥器系列攻关纪实


通讯员 李大政 李文山

在首钢京唐1420酸轧点检办公室有这样一本特别的台账,上面记录着这条产线所有的设备改善项目,一个个目录像一枚枚勋章,见证着一次次改善项目战役大捷,激励着酸轧点检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为产线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酸轧工艺段干燥器存在设计缺陷,主要反映在点检困难、设备噪声严重、能源消耗过大等多个方面。想要对其全面改造,需要详细了解设备原理、设备构造,统筹协调能源成本、设备维护、生产工艺操作等各个专业,确保不因干燥器改造对产线运行产生任何消极影响。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打赢这场改造战役,就必须先了解干燥器的设备原理。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改造,因为干燥器自投产以来,从未进行过改造,对于其设备原理和构成都需要这支点检队伍自己摸索。他们首先了解设备原理和构成。水平式蒸汽加热干燥器由风机、换热器、支撑辊、喷嘴等部件构成,干燥箱内部上下有10个带钢支撑辊,用于避免带钢与干燥器接触,防止表面划伤。换热器外观由蒙皮封住,看起来似乎为一套加热设备,但是通过解体研究发现内部由两套独立盘管组合而成。弄清设备原理和构成后,酸轧点检团队总结各方面问题,兵分三路,开始改造攻关。

第一路勘探“地形”,遇水搭桥。由于干燥器位置高出地面将近2米,整个箱体处于密封状态,点检内部状况需要爬到箱体上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从箱体上方也很难点检下辊面状态。换热器盘管全部封闭于设备内部,不易及时发现微小漏点,给点检巡检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酸轧点检团队实地考察测量,制作了斜梯方便点检人员上下通行,以便于对上辊状态进行有效点检,在箱体下辊附近制作窥视孔便于检查辊面情况。同时,在换热器底部安装阀门,可通过打开阀门观察有无冷凝水排出,判断换热器盘管有无露点,确保对换热器进行有效点检。

第二路巧借“东风”,避免共振。干燥箱风机在风道开口40%以上时,剧烈震动导致噪声,严重影响工艺段操作人员正常操作。酸轧点检团队通过分析风道构成,提出对其结构进行改造,对风道焊接“X”型加强筋,增强风道强度,改变风道铁板振动的固有频率,避免与气流发生共振,同时降低散热器内部盘管疏密度,使气流更容易通过盘管,避免了管路中湍流的发生,这些举措有效降低了噪声干扰,为操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环境。

第三路一分为二,能耗减半。干燥器的能源介质为蒸汽,风机鼓入的空气通过换热器加热后经过喷嘴吹到带钢表面进行烘干。经过日常点检发现,蒸汽使用消耗量较大,存在能源浪费情况。该团队经过测试,将加热器管路进行改造,在进气口安装两台阀门,用于独立控制两套加热盘管,通过阀门开闭,将散热器内部加热管路一分为二。通过改造,蒸汽消耗量减半,大大降低了能源损耗。这支酸轧点检队伍通过不懈钻研,最终打赢了设备改善攻坚战,实现设备维护效率提升,设备节能降耗,设备运行环境改善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