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改善 打造本质化安全区域
——首钢京唐能环部热电作业区液氨站标杆区域打造纪实
通讯员 王耀威 尹松松
首钢京唐能环部热电作业区职工精心打造的液氨区域于日前顺利通过公司标准化管理验收,成为公司危化品标杆区域,打造经验和成果将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
高站位谋划 高标准布局
液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在火力发电行业主要用于烟气脱硝处理,可有效降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但是鉴于液氨的危险属性,一直以来,能环部热电作业区在其运输、卸装、使用等过程中始终严格把控安全风险,有效保证了液氨使用的安全。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了达到现场本质化安全的要求,年初热电作业区职工开始了对液氨站标杆区域的打造之路。
“要么不干,干就干好,这样才能符合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热电作业区首席作业长牛东风向大家表明了本次打造的态度和标准。他们制定了“制度化、标准化、可视化”的打造原则,锚定了“全面安全、更加安全”的打造目标。为了高效完成液氨区域现场标准化管理任务,牛东风多次带领专业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在液氨区域召开现场会,组织大家进行筹划,并深入了解职工在以往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挖掘现场可优化的设备设施,研讨液氨区域标准化建设程序,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了标准化建设方向,高标准确定了区域打造的整体框架,为工作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心投入 全员攻坚
俗话说,“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全员参与是改善成功的关键,为了能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热电作业区引导大家站在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上,为区域打造积极建言献策。一时间,无论是班前班后会,还是休息就餐时,液氨站的打造成了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讨论中,他们对现行的90余项卸氨操作步骤进行逐条分析诊断,仔细查找包括操作方式、操作工具、操作位置、防护措施等每一处细节的问题点,并逐一进行改善。不仅如此,他们还对氨区的巡检工作、储氨罐的防护监控工作、液氨泄漏应急事故处理程序等所有与氨区有关的工作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查找问题、梳理汇总,通过两次全身心的递进式梳理、汇总,挖掘问题及可以改善的项目共计40余项,并将各项问题责任到人、限定时限、设定完成质量标准,同时由作业区领导协调各个部门积极配合,主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以更优、更安全的标准推进标准化建设。
精细把控 精心改善
“要想实现高质量,必须要把工作做细。”300兆瓦集控区域作业长李艳奇对工作标准的把控可谓是细之又细。“安全始于细节”是每一名参与氨区标准化打造职工的口号,他们也将此付诸于行动当中,从液氨车进入厂门那一刻起,他们就分析完善每一处细节。
由于液氨车属于大型危险车辆,调转车头困难,因此特制定了氨车专属行驶路线。同时,在氨车行驶交叉路口增加凸面广角镜,可以扩大司机视野,及早发现弯道对面人员及车辆,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氨车泊位环节,为了保证氨车与卸氨系统准确对接,他们还根据氨车长度,在现场规划出氨车停放位置,根据卸氨系统对接位置,设定人员操作站位,增加了氨车车轮橡胶制动垫块,避免卸氨过程中出现溜车,保证卸氨过程高效安全。他们还分析如何最便捷、最快速地使用到灭火器,设定灭火器等消防设备的存放位……一系列措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卸氨操作过程中的外来环境干扰,提高了卸氨操作的安全性。
创新可以突破安全壁垒,使工作更加高效。为了保证卸氨操作的准确性,他们在原有卸氨操作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增加了可视化卸氨操作指导卡,在卸氨系统的阀门上悬挂阀门名称,同时根据操作顺序对阀门进行编号,编号在操作票上也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有效保证了操作的准确性。
此外,他们不仅在操作中创新,还对设备工具进行了改造。为了提升氨区事故紧急处置能力,他们针对空气呼吸器的佩戴进行了创新改造,制作了空气呼吸器快速佩戴支架,省去了开箱、取瓶等繁琐环节,有效减少了佩戴空呼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置效率,加固了安全操作的最后一道防线。
认真做事能把事做成,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一直以来,热电作业区干部职工凡事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有效保证了机组的安全顺稳运行,为公司能环系统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