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的坚守
——首钢京唐系列检修纪实报道

耿方媛 孙凯 王世坤 薛贵杰 薛超杰 尹松松 张鹏飞 李季
——12月3日凌晨1时32分,3号高炉提前2.2小时完成检修任务;15时10分,炼钢1号碳兑铁生产,全停检修任务提前0.8小时完成。
——12月8日凌晨1时16分,2号高炉顺利送风,提前6小时完成检修任务……
至此,首钢京唐系列检修重点检修项目圆满完成。从11月25日开始,从铁前工序到钢后工序的2477项检修中,所有检修人员坚守在检修战线上,他们不畏严寒,他们攻坚克难……
进度,不容耽搁
此次系列检修是本年度最大的一次,铁、钢、热、冷全流程均安排不同内容的检修,生产和检修工作交叉推进,给公司计划排产、合理优化资源路径带来了巨大挑战。
首钢京唐坚持早动手,早准备,自10月份就开始着手编制生产及检修方案。设备部编制了公司全系统检修手册,针对检修安全、环保、消防、介质停送、防寒防冻等做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制造部计划室李国强根据各产线特点,详细计算停机及检修工期,统筹考虑铁前原料平衡、冷热备料、能源等多项平衡,组织各部门召开会议研讨8次,对检修方、检修进度甘特图等修改完善达16次,最终形成了公司整体生产检修方案,为公司生产、检修工作的统筹推进明确了路径。
在2号高炉检修现场,炼铁部高炉区域点检员刘永亮围着现场,爬上爬下,像一个跳动在检修现场的蓝色精灵,一丝不苟地检查着冷却壁的安装情况。已经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的他,依然不敢有半点儿马虎,生怕一个步骤没把好关,影响整体检修进度。2号高炉检修前期因平炉料堆尖、喷压火料等工序超出计划工期,导致整体检修进度滞后。面对种种不利影响,炼铁部以变应变,及时对检修施工工序进行优化调整。经安全和技术评审后,决定在第9段冷却壁拆除后不再单独清理冷却壁与炉壳间的灌浆料,而是待第10段冷却壁拆除完毕后统一进行清理。同时,灌浆料的清理方式也由人工作业改为微型勾机在炉内吊盘上进行清理,这样既提高了清理质量,又加快了施工进度。清料完成后,高炉区域点检员刘永亮和张亿勇便开启了“白加黑”的工作模式,24小时轮流值守“钉”在现场。从冷却壁拆卸到安装,他们认真严细核对每个冷却壁进出水管与炉皮之间的尺寸,保证冷却壁更换施工质量。炼铁部和首建一冶建的领导也来到检修现场,亲自指挥,极大鼓舞了冷却壁施工人员的斗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仅用36小时就完成了51块冷却壁的更换,累计完成150余吨的施工量。炼铁人用永不服输、苦干硬干的精神,硬是把检修初期耽误的时间又抢了回来,保证了2号高炉年修的整体施工进度。
攻坚,不打折扣
困难摆在眼前,就有了冲锋的方向。面对检修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参战人员用汗水和智慧,拿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12月2日,3号高炉配合炼钢全停,开始20小时检修。炼铁部集中协调各区域检修力量,从2号高炉检修队伍中抽调30余名经验丰富的精干力量赶赴3号高炉现场。炉顶气密箱动臂喷涂防护项目是本次检修最难啃的骨头。气密箱动臂支撑轴在炉内高温环境下易受损变形,为保护气密箱支撑轴,延缓变形速率,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炼铁部经反复研究,确定了修复方案,给动臂支撑轴穿上耐高温的“铠甲”。“铠甲”由特制钢板制成,内部镶满耐火材料,能有效缓解支撑轴受热变形,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铠甲”做好了,如何按时“穿”上,是一个大的考验。焊接龟甲网、喷涂、挂甲,每一步都需要搭一个长方形平台由两名工作人员上去完成,作业空间窄小、温度高,作业环境制约着“穿甲”进度,而能否按时完成也直接影响整个检修进度和高炉按时送风。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现场参与检修的人员不时地看着表,盯着安装的每一个环节,生怕出了岔子。设备技术人员贾风、上料班长费玉强、区域点检韩宝剑,一直盯在现场参与指导安装。负责施工安装的首建修理厂人员也不含糊,都是经历过大阵式、技艺过硬的检修队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16时45分提前完成安装任务,为3号高炉按时送风提供了有力保障。
炼钢全停产检修计划32小时是本次检修重点工作,主要包括天车系统、介质气系统、水系统三大部分,检修项目164项,投入检修力量1000多人。12月2日上午10点,开始天车轨道梁更换。这是本次全停产检修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需要更换的420米天车轨道,分布在12.5米高的钢梁两侧,每隔30厘米就有两组螺栓固定。为了争分夺秒,安全有序地推进检修工作,维检队伍早已将检修电源箱、电焊机、氧气乙炔瓶、安全绳、气动泵等准备就绪。3人一组,经过30多个小时的忙碌,完成了拆压板、打磨、安装、打卡、焊接、压轨、试车、紧固等工作。在指车工的指挥下,9台50吨吊车在板坯库区一字排开,当最后一根轨道被吊臂平稳地运送到钢梁上被焊接起来,这也意味着整个炼钢全停产检修项目全部完成。点检员刘天宝总算松了一口气,抬手看了一眼手表,已经是第二天16点,完成了这次重大检修任务的他乐得像个孩子一样。
协同,不分你我
生产与检修交叉推进,启车与停机有序进行。为了确保公司检修期间运行稳定、生产稳定,各部门、各工序间无缝衔接、高效协同。
随着炼钢转炉最后一炉冶炼完毕,系列检修进入2号、3号高炉同停、炼钢全停32小时的关键时期。“注意安全,缓慢操作。”3日凌晨2点30分,大多数人都还在睡梦中,而在经二纬四路口去炼钢能源介质操作平台,已经连续工作24小时的能源运行中心主任郑狄却依然思路清晰。为保证炼钢检修后尽快实现安全顺稳恢复,他准确指挥着各种能源介质恢复的操作。此阶段是本次检修能源介质平衡最为复杂、操作最为密集的难点阶段,涉及界面之广、生产平衡指挥难度之大前所未有。检修开始前,能环部与制造部紧密结合,根据主工序系列检修甘特图详细编制《炼钢全停期间能源介质平衡》和《能源系统各级界面间生产组织明细》,做到能源平衡、操作人人心中有数。同时,以燃气系统为核心制定49个阶段平衡明细表,按计划梳理能源系统操作共计79项。为了确保操作万无一失,能环部严格按照“关阀、上锁、下电、挂牌”的隔离要求落实,坚持“一事一案”的原则审核开关阀门、置换等各个关键环节,明确责任人,敲定责任时限,紧跟主工序生产节奏,安全有序、高效精准完成了各项操作,为检修顺利完成和生产的有序进行提供了强力保障。
在一期炼钢检修期间,铁水走向钢轧产线。刚结束检修3天的钢轧作业部,持续优化生产组织,强化现场管控,克服高产计划与双炉生产的诸多困难,认真梳理每项问题,逐一排查生产隐患,周密制定生产计划,超前部署应急预案。钢轧部有效调动和利用内外部资源,整合力量,提高效率,生产、设备专业人员目标统一,配合默契。生产技术人员发挥生产“指挥棒”的作用,高效协调各区域之间配合与衔接,深入各工序生产现场盯过程、抓细节,真正从源头上保证生产顺畅。为了确保生产稳定,炼钢工王东主动请缨,全程驻守现场,对操作过程进行指导护航,细化钢水冶炼的每一个步骤,保障了生产顺稳运行。
质监部的生产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牢记技术要点,稳定温度把控,保证合格的成分控制,全力确保生产过程可控。设备点检员李春晖组织自己所负责的维检人员进行安全事项逐一检查,确认检修应急工具的状态,确保万无一失。安全组专业人员崔志伟全天盯在检修现场,做好安全守护,从室内到室外,从储气罐现场到配电室,从劳保用品穿戴到操作牌,从高空作业到动火作业,他盯紧每一处,确保安全工作不失守。
首钢京唐2021年系列检修工作落下帷幕,奋战在一线的职工,用辛勤的汗水和炽热的真情,书写了海上钢城检修史上奋斗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