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专家”的援甘情


么世成(左一)为患者看病

人物简介

么世成,和平区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医类别主治医师。怀着对中医的热爱和对靖远人民的热情,于2018年、2019年两次援助甘肃省靖远县。在帮扶工作中,么世成立足岗位,主动作为,抓住群众的需求不放松,谱写了援派工作新篇章。

他先后两次援助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立足岗位,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每周门诊接诊病人百余人次,定期下乡参加义诊,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他无私带教当地医务人员,积极开展中医收徒工作,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诊疗及技术发扬光大……他就是么世成,一位“80后”青年中医师,当地群众口口相传的“天津中医专家”。

两次援甘情谊深

靖远县是和平区对口帮扶的地区,以第一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贫困县。在2018年第一次援派时,么世成深切感受到当地百姓的淳朴和真诚,以及他们对中医的迫切需求。有些病人为了找大医院的大夫看病,要驱车几个小时从靖远县往返于兰州市和白银市。为了尽快运用专业技能服务群众,让患者少跑路,么世成克服水土不服等困难,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通过调研、走访,么世成充分了解当地高发病、多发病的情况及成因,以及当地的饮食、风俗习惯,结合当地医院药品配置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态度选择合适的药物,最终解决了部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渐渐地,“天津中医专家”的称号在当地传播开来。

2019年,当么世成再次来到靖远,基于对当地情况的了解,他开展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为患者提供服务更加精准。“‘天津中医专家’回来了”的消息也随之迅速传播开来。么世成以耐心、细心、平易近人的态度,以及精湛的中医技术,获得了当地百姓的认可,甚至有兰州市、白银市等地的患者都慕名而来求医问药。

么世成始终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服务更多的患者,每一次门诊,他都无法按时下班,常常下午两三点钟吃中午饭。他挤出午休时间,为排队的病人连诊,实在饿了,就买个馒头或玉米吃上几口便继续诊疗。由于连续性高强度地号脉,么世成双手指关节、腕关节均出现了疲劳性损伤,甚至有时门诊结束后他双手打颤,连写字的力气都没有了。即便这样,么世成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他常对自己带教的医务人员说:“咱就是干这行的,患者相信咱,咱就要对得起患者。”

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在靖远县,么世成切实体会到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意义,也深刻感受到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在行动上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标准。在临床工作中,么世成更是绝不敷衍,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发挥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为当地许多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并成功为一些患者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疑难杂症。

有一次,县医院开展下乡义诊活动。当天医院安排么世成轮休,但是当他得知前往的地方是五河乡,便果断放弃休息,主动报名一同前往。么世成知道,从五河乡到他所在的县医院路途较远,路况好的情况下,驱车也要3个多小时才能抵达。么世成接诊的很多五河乡“老病号”常常赶夜路到县医院找他诊治。那一天,么世成忙到了晚上6点多才结束义诊。从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到用药指导、自我调养,么世成都耐心指导。

舍小家为大家

在两次援派工作中,么世成的家人给予他极大支持。

么世成的父亲是一位老党员。在他出发前嘱咐:“你去吧,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组织上需要你,甘肃的患者需要你,好好地给大伙儿看病,我等着你回来。”带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么世成安心、专心地开展工作。但是,么世成父亲却没能等到他援派归来就病逝了。么世成对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没能在床前尽孝感到愧疚。他带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带着对家人未尽的责任,处理完父亲的后事,第一时间返回靖远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他知道,家人需要他,但患者更需要他。

本报记者 姜凯琦 通讯员 付昱 张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