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庞然大物”,不能有丝毫差错
——记天津市劳动模范、一重集团天津重工有限公司高端装备制造厂装配班长鲁建峰

鲁建峰在测量机械尺寸(资料图)
伴着各种机器声,记者走进一重集团天津重工有限公司高端装备制造厂,超大型的龙门厂房几乎一眼看不到头,一件件庞然大物似的机械零件令记者眼花缭乱。装配班长鲁建峰每天带领班组成员,把这些笨重的大型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大型机械设备发往世界各地。
“这是万吨油压机的一个零件,仅这个零件就有两吨重。”鲁建峰指着眼前一件银灰色类似长方体的超大物件介绍到。“把这些零件组装在一起要求非常高,因为装配“庞然大物”,不能有丝毫差错,一套设备的加工期很长,在工作中我们非常关注如何提质增效、缩短工期,既要保证质量又能提前交付设备,最终让客户满意,那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就要坚持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工艺创新等。”
鲁建峰在中国一重装配生产线上工作了近24年。多年辛勤付出、拼搏进取使他从一名普通钳工成长为装配战线的排头兵。当记者问他每天和这些冷冰冰机械打交道的感受时,鲁建峰兴奋地说:“我在技校学的就是机械,毕业后到一重集团工作,一直做的是老本行,毕业工作时我就告诉自己,8小时的工作怎么干也是干,要干就干好,要多动脑子琢磨多钻研,每当工作中有一个突破时,那种成就感让我感到很快乐!”鲁建峰称,令他感到自豪的是,有一次公司接了一个外地单位制造地铁盾构机的订单,这是公司第一次制造盾构机,对方单位派来了技术指导,要求完全按他们的工艺要求来制造,在实际的工作中鲁建峰发现这样制造设备,密封度并不高。于是,鲁建峰带领班组成员反复研究实验,最后终于成功并按期完工。
鲁建峰创新工作室是中国一重集团第一批6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之一,他先后获得中国重型机械行业工匠、2019年东丽区工匠、中国一重集团大工匠、首席技能大师、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每年,他围绕重点生产任务制定创新课题计划,带领职工深入开展创新工作。例如:在压力机产品的装配工作中,上梁精度调整是关系到此类产品的总体精度及交货时间的关键部分。他为了提高装配工作效率,多次与技术人员沟通协调、深入研究,最后制作了上梁相位电动盘车附具,使每台压机上梁精度调整时间缩短2天以上,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约16万元。近年来,他的创新工作室每年平均完成3至4项创新成果。
身为班组长的鲁建峰不仅技术上锐意创新,在班组管理方面也注重创新,激发班组成员的创新精神。他根据“80后”“90后”年轻职工的特点,让他们多关注抖音里有关机械制造的视频,多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技术经验,并对自己的工作提出创新建议,对采用的合理建议进行奖励,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积极性。
本报记者 吴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