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三甲医院将建停车楼新增5万个车位
打通开车看病排队“肠梗阻”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市区各大医院“车满为患”已经成为目前医院面临的一大难题。医院停车问题不容小觑,它关系到医院的管理能力、服务水平,也关系到居民看病就医感受。近日,记者就市区大医院停车情况进行了走访。
早高峰医院门前排长龙
早高峰时段,在河西区隆昌路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前,记者看到等待进院的车辆排成了一条300多米的“长龙”。车队中,不少司机摇下车窗,不时探头观望。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真是没脾气。”车主王刚排了一个小时长队,终于蹭到了医院停车场门口。早上7点多,他带着患病的妻子从家中出发,原本想着早点出门能避免排队,没想到医院这时已经车满为患。车主王刚无奈地对记者说。
记者当天上午跑了市区3家医院,家家门口都排着长队。上午8点左右,记者在去肿瘤医院的路上手机地图显示该医院门前将近400米的路被标记成了代表严重拥堵的深红色。
“院内基本上没有停车位了,走一辆才能进一辆。”这家医院停车场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医院停车场现有各类车位近千个,而每天大约有近4千辆车开过来,尤其是早上7点至8点的高峰时段,就有近800多辆车等着进入医院,“一般情况下,8点之后,停车场可供就医车辆停放的车位数就不足200个了”。
“病人本来就不舒服,行动不方便,乘坐公共交通不放心。自己开车吧,医院里停车位很少,周边还都是单行道,找个车位经常要转好几圈,有时候不得不停到一两公里外再走回来,停在路边会因违章被罚款,真让人头疼。”开车带父亲看病的田女士摇着头对记者说。
市区一些大医院的门口早高峰时拥堵严重。家住河西区小海地的徐先生,工作单位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附近。每天清晨,他开车上班这是必经之路。“这短短几百米,要走上10多分钟甚至更长,就像‘肠梗阻’,过了这段路我才能松口气。”他苦笑着对记者说。据大医院门前的居民反映,这种场面很常见,每天高峰时段,医院门口车流非常缓慢,有时几乎接近停滞。每到此时,鸣笛声、叫喊声,此起彼伏,场面混乱。
大医院多建在市中心停车位有限
医院停车难是诸多问题的集中体现。天津总医院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早期的医院选址主要考虑方便居民就医,大都建设在城市的中心位置,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大,患者开车就医需求直线增加,而最初规划的停车位远不能满足需求。
其实,医院停车位少,不仅百姓有怨气,医务人员的“火气”也很大。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几个大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大多数医院车位都优先给患者使用,压缩了医护人员的停车需求,他们不得不“各显神通”,在医院周围各类小区、写字楼寻找停车资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市三甲医院大都集中在中心城区,院区寸土寸金,可以调剂的车位十分有限。周边多是老旧居民区和窄小马路,交通拥堵和停车难,几乎是这些医院共同面临的问题。
据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医院车位紧张问题凸显首先是因为门诊和住院病人近年来持续增加。我市一个三甲医院在寒暑假就诊高峰期每天要接待患者和家属高达2.6万人次,但院内停车条件十分有限,门口道路多数不宽,停车需求很难满足,很多市民选择将车停在医院周边的停车场。带孩子来儿童医院门诊看病的张先生对记者说,他把车停在了旁边一家宾馆的停车场,“虽然收费贵些,但总比在医院门口排长队强”。类似情况在我市三甲医院也都普遍存在,周边不少单位的停车场成了医院的“候补停车场”,给本单位停车带来了很大压力。一家医院附近宾馆的保安向记者介绍说,宾馆停车场里停的车有70%以上都是去医院的,有时候客人来了都找不到停车位。
“医院停车难主要症结还是因为目前各家医院总体配建的停车位太少。尤其是一些位于市中心地段的医院,用地本就有限,所以设计预留的车位也不多。”南开大学行政管理学院教授高纯向记者表示,近年来,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医院停车配套设施未能及时跟进,停车难题也逐渐凸显。
“患者就医时间分布不均也加剧了停车难的问题。”高纯说,“去医院就医存在明显的早高峰现象,大家都有赶早不赶晚的心理,造成早高峰时段医院停车需求量很大,这也加剧了医院停车难的问题。”
据我市重点项目工作办公室负责人高怀英介绍,为缓解看病停车难,根据前期调研摸底情况来看,高峰时段天津主干道车辆洪峰式汇聚,医院入口车辆排队等候时间过长,位于市区门诊量较大的三甲医院,高峰期平均排队等候时间超过半个小时。全市300余家医疗机构普遍存在车位严重不足情况,供需矛盾突出。此外,医院停车场多为简易平面布局,设施信息化建设落后,在医院周边选址新建停车场难度较大。近期我市在深入调研摸底基础上,先期启动4家试点医院,今年在全市门诊量较大、高峰时段车辆拥堵的三甲医院分阶段全面推广,这4家试点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肿瘤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新址)、南开医院。试点医院将建设立体停车楼。未来我市医院将增加车位5万个。高怀英表示,建设停车楼将形成六大联动效应:一是增加停车泊位2至3倍,车位不足问题得到明显缓解,方便患者就医;二是疏解医院周边道路交通拥堵,有效改善交通环境,方便百姓出行;三是节约政府投资,有利于将有限的政府资金用于更急需的领域,缓解财政压力;四是有利于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拉动投资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发展质量;五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提升医院停车楼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提高临时泊车效率;六是通过医院停车楼项目示范带动,为其他领域扩大社会投资提供有益借鉴。
本报记者 肖建华 通讯员 王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