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小故事——

城南诗社的重阳雅集


赵进杰

城南诗社是近代天津最著名的旧体诗词团体,诗社除了定期酒集外,每逢传统节日亦常有集会,其中又以重阳诗会持续最久、影响深远。

诗社元老李琴湘在为《乙亥重阳雅集诗录》所作的序中称:“重阳之会,吾乡严范孙先生于城南诗社提倡甚早,但非必年年作会,亦非必会会有诗。”由此可见,在城南诗社成立之初,重阳雅集就已存在,只不过并非每年都会举行,即便举行也不一定有社友间的诗词唱和,因此影响不大。1925年的重阳节,李琴湘在自己的寓所择庐招集社友宴饮,席间众人分韵赋诗,颇为尽兴。自此以后,每年重阳节李琴湘都会在择庐宴请同人,每次必有赌酒敲诗、题赠唱和的文学活动,重阳诗会从此成为定例。不过重阳诗会也并非每年都在阴历的九月九日这一天举行,比如1930年重阳节期间,李琴湘因病滞留北平,无法回津组织诗会。为了弥补缺憾,于是他援引前人“补重阳”之例,在返回天津后于九月十九日补作重阳诗会。此后直至1933年,城南诗社的重阳诗会都只在李氏寓所择庐举行。

1933年,城南诗社同人除了于九月九日照常在择庐举行重阳诗会以外,还由严修之子严智怡召集,于10天之后在水西庄旧址举行了一次重阳雅集。在这次集会上,众人再次分韵赋诗或填词,随后由王守恂将众人诗作辑为《癸酉展重阳水西庄酬唱集》一卷并印制行世。鉴于此次水西庄唱酬搞得比较成功,翌年,严智怡便与李琴湘相商,欲将城南诗社以后每年的重阳诗会改在水西庄举行。李琴湘有自己的考虑,因为在择庐举行的重阳诗会至今已为第10个年头,从未间断,如果今年改在别处进行,则“打破十年成数”。但李琴湘又不好拒绝严智怡的提议,“乃议定早水西而晚择庐”,“约以来年”再完全改作水西之会。因此,1934年的重阳节当天举行了两次雅集,上午在水西庄,晚上在择庐,分别进行分韵赋诗,诗作各印一小册,是为《甲戌重阳雅集诗录》,可惜今已失传。1935年初,严智怡不幸去世,李琴湘依然践行君子之约,决意将重阳雅集的地点从择庐移至水西庄。当日与会者24人,众人拈阄分韵,纷纷赋诗,后由李琴湘将这些诗作辑为《乙亥重阳雅集诗录》。1936年的重阳节,水西庄迎来了更大规模城南社友们的诗会雅集,是日主客到者36人,至此城南诗社的重阳雅集达至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