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暖意与希望的书写


□南北萍

作为天津市总工会联合市作家协会、中国工人出版社开展的“天津市职工作家培育工程”之阶段性成果,10部小说整齐列队出版的创作文丛,无疑是2024年春天天津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其中“80后”女作家安扬的长篇小说《暖春》,以时下不多见的社区工作为题材,以两个年轻人在社工岗位四个月的磨炼与成长为线索,尝试了一次浸润暖意与希望的书写。

小说以中国文化语境里最富温暖意味的除夕夜开篇,以倒叙形式,展开了经天市某居委会社工岗位的两个大学毕业生,来自外地的小伙子郁风和本市女孩白溪,在入职四个月里的种种感遇。故事以郁风在白溪和有关人员协助配合下,使居民李家姐弟房产纠纷得到圆满解决为主线,以郁风思念追寻改嫁经天市的母亲、白溪为父隐忍寻仇为辅线,一主二辅,时而各自推进,时而错综交叉;时而惊心动魄,时而谐谑活泼,呈现了居委会这一特殊职场工作的方方面面,让习焉不察地享受着和谐稳定生活的我们,身临其境般了解到居委会这一基层组织,在当下中国社会治理中,是如何像压舱石一般发挥着作用,体现了当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在社会基层组织的有效实施,从而为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下坚实基础。

在以往的短篇小说写作中,安扬已显现出善于巧妙设点结构故事的优势和不俗的情节设计能力,如短篇小说《来电显示》,结尾时,男主意外在女友手机上看到自己被备注为“备胎”的情节,讽刺了现实中某些人三心二意、随时准备另攀高枝的自私利己恋爱观,可谓精彩的欧·亨利式结尾。而欧·亨利式结尾要求的语言出色,也是安扬不遑多让的长项。如“原本居于闹市的人们却无奈地困于陋室,连屋子里的暖气也焐不热临近冰点的心情”“这漫长的冬季啊,何时才能过去?这寂寥的街巷啊,何时再度喧嚣?这困顿的人们啊,何时才能振作?”一下子就把人带入男女主人公初入职场的那段特殊日子,那个经天人曾刻骨铭心经历过的冬季。《暖春》是安扬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对痴迷小说创作、用脑用心步步提升自己的安扬来说,以往积累的短篇写作功力,成为写作《暖春》的有力支撑。全书共三十二章,在精心构思下,每章不足三千字,短小精悍,一两章设置一个小主题,篇幅精巧,而文字精炼,起承转合简洁有力,不拖泥带水。章末以轻巧结尾,留下看似不经意实则精心设置的悬念,吸引读者进入下一步阅读。特定时期里、沉重现实下的严肃题材叙事,呈现的却是阅读中让人紧张但不会产生疲劳的文本。精巧的结构设计,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看似人为的巧合,如开篇以男女主人公救火救人,作为后续故事的主要发端,时间上,设置在两个人同时去居委会报到的路上,地点在距居委会不远的路边居民区,增加了巧遇的可信度;媒体上社会新闻里时常见的火情,也让作者精心设计的开篇不失生活真实;白溪隐忍暗查,为蒙冤去世的父亲,向居委会副主任雷斌寻仇报复的桥段,人为设计痕迹较重,但对于有足够阅历的读者,也能联想到亲历或旁观过的职场政治之波谲云诡。

《暖春》故事背景是社区居委会工作,场景以居委会办公场所、男女主人公郁风、白溪负责的楼群网格和人民调解点为主切换,远景近景、长短镜头结合,但始终围绕为民解忧解困对焦,让整个故事有了令人心蕴涵希望的温暖底色;时间上选取了令经城人最铭心刻骨的四个月,对这注定成为城市记忆的特殊时段,安扬写得恰到好处:大处节制,而情节生动,细节饱满,足以让一斑显现全豹。叙事节奏掌控,也颇见功力:时而紧张压迫,一触即发,如李建涛为跟姐姐争房子,一次次在居委会撒泼耍赖;时而长拨短弹,扑朔迷离,如徐奶奶把布娃娃当女儿慰藉孤独,让人含泪而笑。张弛有度中,呈现着特殊情境里的社会人生百态,彰显出基层社区工作者恪尽职责、解民疾苦的炽热情怀。

作为社区工作的见证者和参与实践者,安扬以每天苦心志劳筋骨于其间的生活为书写对象,既有进行时下的现场感,让读者仿佛在看一段段视频直播,又因用心观察体会,使所写与想表达的始终紧密契合,避免了游离跳脱之虞。自身作为社区工作者闭目可触的熟稔了解,使得一处处与人物行动结合的心理刻画准确而自然,没有刻意为之的痕迹。

正如蒋子龙先生在总序中所言:视野里有真东西,生活中有真体验,情怀中有真良心,笔尖上有真表达。《暖春》正是这样一部充分展现基层社区工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