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动起来,创造您的情绪价值

日前,《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发布。报告指出,中老年人虽整体情绪健康优于年轻人,但认知功能衰退与消极化趋势显著。
报告
抑郁风险随年龄增长降低
蓝皮书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全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3个部分。总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的抑郁风险和焦虑风险总体呈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女性抑郁风险随年龄增长的下降更为明显,城市人群的焦虑风险显著高于农村人群。
专题报告《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是我国首次围绕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展开的大规模调查。基于覆盖全国七大区域的17250人队列研究发现,我国中老年人整体情绪健康优于年轻人,但认知功能衰退与老化态度消极化趋势显著。随着年龄增长,高龄老年人的情绪健康有变差的趋势,表现为更易出现焦虑情绪、生活满意度降低与心理韧性下降。中老年人的老化态度较为消极,表现为老年人价值感的下降与社会负担感的上升。中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更为回避与惧怕。
隐痛
老年人往往不愿直面抑郁
近30年,中国老年抑郁症的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60~69岁这个年龄段。然而,老年抑郁症患者这一群体因症状隐匿、病耻感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长期面临诊断率低、治疗难的困境。不少老人对“抑郁症”的认知,仍停留在“神经病”的污名中,单单是踏进精神卫生中心的大门,都已经鼓足了勇气。
有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8%的人口患有抑郁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5.7%。专家坦言,现代家庭规模小,一些老年人无人倾诉、缺少社交,长期的孤独感容易引发抑郁。但强烈的病耻感,让他们往往并不愿意直面抑郁,寻求帮助。
解决
需要家庭和社区持续支持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发现,三代共居的老人抑郁水平最低,而独居老人的抑郁水平最高。新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则指出,经常运动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研究发现,随着运动频率增加,老年人抑郁风险比例呈下降趋势。
要真正及时发现老年人的情绪变化,需要家庭、社会多层面的干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能提供抑郁症专业评估和治疗的地方,主要是大型综合医院和精神专科医院,无论是早筛还是出院后,处于康复阶段的患者,都需要家庭和社区环境的持续支持。比如,基本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疾病早期筛查、老年健康管理等。而这也许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据《快乐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