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没有老
江曾培老师送我一本新著《九十乱弹》。文章杂而有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我敬佩93岁的江老至今仍在思考、写作,正应了那句“脑子越用越好使”。而我才步入小老人的年纪就经常从这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后怎么也想不起要来干什么。
我特别羡慕那些记忆力超群的人,问起早年的事,他们立刻把时间地点人物报得清清楚楚,人脑如同电脑!
越是羡慕那些“电脑”就越担心,于是体检时选择了做头颅CT。拿到报告后吓了一跳:“老年性脑改变。”医生轻描淡写:“正常的呀,40岁以后的结论都是脑改变……”虽没听明白,但至少知道脑改变不是病。
我们这代人总是把“老了老了”挂在嘴边,一句“老了”成为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不肯动脑筋的借口。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不断使人退让,脑子不生锈才怪。
上个月,上海公安要拍一部口述历史的专题片,内容是一封神秘检举信牵出了李大钊同志的牺牲之谜。我因为2021年曾经采访过当年破案的侦查员,片子里有我还原当时情景的讲述,需要按脚本背台词。
于我而言,背诵这件事还是学生时代的经历。如今既要背,又要面对导演、摄影、灯光等一众陌生人,紧张是第一位的。在我不知所措时恰巧好友打来了电话,她告诉我背诵只要记住前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和后一句的第一个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好友的“葵花宝典”让我收获不小,录制那天很顺当。
我觉得老人拓展认知领域是需要被推一把的,就像我一样,开始时畏难退缩,得到指点后便跃跃欲试了。老人不太肯接受新鲜事物,表面看是固执,实际上是担心失败。这就需要有推一把的力和人。眼下,高科技产物层出不穷,这就是刺激人脑的推动力,若不想被社会淘汰,学习是硬道理。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公众参与馆以吉祥物海宝为原型,用故事接龙的形式,引领大众畅想城市的未来。不过15年光景,当年脑洞大开的科幻有许多已成为现实,空气净化、大飞机上天、空中巴士、机器人写诗……脑子“乱弹”才好呢,天马行空的想象让世界变得多彩而丰富。
依我之见,维系脑子健康就从取悦自己开始:可以聚个会,可以买点没用的小玩意,可以听段音乐,精神开支不能省。在这点上,93岁的江老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章慧敏 据《快乐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