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人生 诚信为本


父亲童年时给地主家扛活,在豆腐房里帮老师傅推磨。父亲干活肯卖力气,又勤快、懂事,深得老师傅的喜爱。老师傅无儿无女,他们师徒相处得如父子一般。老师傅把自己独创的做豆腐秘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父亲。自此,父亲有了养家糊口的本领。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在大队养猪场干活,靠做豆腐、养猪挣工分。在实践中,父亲不断摸索、改进与创新,使做豆腐的技术更加完善,豆腐的质量、口感独一无二,成就了“霍家豆腐”的美名。后来,父亲将这一技术传授给了大哥。同时,父亲告诫大哥:“做豆腐和做人一样,诚信最重要。第一,豆子要保证纯、净。俗话讲:‘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几颗不起眼的臭豆子、霉豆子,就能使全部豆腐口味变差。所以,必须用当年产的新豆子,精挑细选,去除杂质,清洗干净,保障原材料的纯正。第二,一定要用卤水点豆腐,做到‘一物降一物’,不能用其他物品代替。第三,做到买卖公平,童叟无欺。”

父亲不仅言传,还手把手地教,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一次,父亲喝了一口压豆腐流出的黄浆水,端起整盘子豆腐就倒进了猪圈。随后,父亲喊来大哥,厉声问他:“今天的豆腐是怎么回事?”大哥胆怯地说:“这次买的豆子可能是陈年的,有点儿发霉,我洗了很多遍,应该没事儿。”父亲勃然大怒,用手指着大哥的鼻子说:“你这是自欺欺人,出卖良心!这次买的豆子一粒也不能用。”大哥小声问道:“一千多斤豆子,怎么办呀?”父亲高声喝道:“都倒进猪圈里!我绝不能让你毁了‘霍家豆腐’的信誉。”“咕咚”一声,大哥跪在父亲面前,对天发誓:“从今往后,我再也不动歪心思了,要老老实实做豆腐,踏踏实实做人!”

在以后的岁月中,大哥谨遵父亲的教诲,诚信为本,起早贪黑地做豆腐,以豆腐加工带动家庭养殖业,养殖业又产生大量优质农家肥,地里的庄稼年年获得大丰收,逐渐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链。由此,大哥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如今,大哥年过八旬,仍然做着“霍家豆腐”,只是再也不用到街上叫卖了。买家电话订货,上门取货,真正做到了“好酒不怕巷子深”。侄子继承了祖业,建起了豆腐加工厂,每天生产各种豆腐制品几千斤,成就了一番事业。我想,“霍家豆腐”名声远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诚信为本的家风。

霍凤玲(据《燕赵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