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前不久,一封表扬信跨越千山万水,从中交一公局第八工程有限公司天津项目工地寄到了钢筋工张凤春的老家甘肃平凉——
当表扬信寄到我的家乡

测量员杨昌华的家人收到表扬信后通过视频与他分享喜悦。张磊 摄
“家书”载誉 奋斗佳话传乡梓
“贵村村民张凤春同志在我司承建的天津市重点工程中,连续18个月保持零事故、零返工纪录,钢筋绑扎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收到表扬信的当天,张凤春80多岁的老父亲逐字逐句地读了3遍,女儿把他当作“英雄”写进了作文里,这封“中”字头企业落款的表扬信后来被村支书贴到了村务公开栏,天津项目工地上的钢筋工成了全村的骄傲。
“现在工期正紧,没时间回老家,但是这封表扬信让我充满了衣锦还乡的自豪感,咱得继续当好劳动标杆!”张凤春憨厚地笑着说。表扬信的事在村里持续“发酵”,他在工地上的干劲儿更足了,工友们除了羡慕也都铆足了劲向他看齐。
从2024年底至今,中交一公局八公司已经寄出了36封满载荣誉的表扬信到工人们的家乡,甘肃、贵州、四川、新疆、河南……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跨越山海,伴随着产业工人的实干业绩传递到千家万户。
在贵州苗寨,测量员杨昌华的家人特意穿上节日盛装与表扬信合影;木工刘大勇的表扬信抵达四川老家当天,村支书在广播站连续播报3次;张凤春甘肃老家的村党支部要跟项目党支部结对共建,带着乡亲们来天津参观工人盖的大楼……
“没想到一封‘家书’产生了那么大反响!”八公司工会主席刘宇每每提起工友们的家乡对表扬信的重视程度就颇有感慨。据他介绍,八公司在建的项目遍布全国各地,目前仅在津的工人就有700余人。如何通过思想政治引领真正把这支工人队伍有力地凝聚起来,高质量服务项目建设、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天津实践,公司工会一直在进行探索实践。
三维评价 精准选树真标杆
寄往各地的这36封表扬信,每一封都对应着八公司运用创新的三维评价体系评选出的一位工人标杆或一个优秀班组。
近年来,随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推进以及对中交一公局建设“幸福一局”规划的深入落实,八公司工会打破过去仅以出勤率考核工人的评价方式,联合安全环保管理部、生产运营中心施工部构建起“技能比武+日常考核+民主推选”三维评价体系,从中选树工人标杆和优秀班组。技能比武聚焦专业能力考核,设立工匠擂台检验真功夫;日常考核考察安全生产、团队协作等软实力;民主推选则关注技术传承、志愿服务等延伸价值。
在此基础上,为加强工人队伍的思想政治引领,公司工会把评选出的工人标杆以及优秀班组的安全行为、技能水平等“量化”为表扬信的内容,以“家书”的形式寄往五湖四海。与家乡共享荣誉成为激励工人们学技术、练技能、比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三维评价体系评选出来的工人标杆还有来自天津蓟州的33岁小伙李长保。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他成功考取二级建造师证书。公司给工人搭建成长成才平台,李长保对未来踌躇满志,他觉得自己享受到了“产改”带来的红利。“家里收到表扬信后,父母一个劲儿打电话叮嘱我要好好干。接下来我要向着一级建造师努力!”他说。
今年3月,善于创新的李长保还总结出“三级安全用电法”,将该方法应用到施工中,带动整个班组提升了安全生产合格率。
典型引路 创新实干成风尚
“一封表扬信,‘家书’抵万金!”正在山东烟台忙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技术员张占胜这样评价工会的举措。在他看来,“荣归故里”的分量比单纯拿奖金要重得多,因为这代表着社会对工人价值的认同、对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尊崇。
得知同乡张凤春的事迹后,张占胜的工作激情瞬间被点燃。他主动请缨担任“BIM建模突击队”组长,带领5名青年攻关装配式建筑节点优化难题。经过两个月攻坚,团队研发出“预制构件定位卡槽”技术,为企业节约返工成本近7万元。
在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下,像张占胜这样受到鼓舞的工人比比皆是,苦练技能、创新实干、争当工匠在八公司蔚然成风。
在天津地铁11号线项目吴家窑站,今年获评天津市劳动模范的挖机司机鲍承松带领大家成立“技术互助社”,利用工余时间交流经验;在天津春成园项目工地,木工毛德文组建的“老毛班组”规模不断壮大,把高超技艺传授给工友们;在津南区智慧小镇项目工地,工人们自发组织起“安全知识擂台赛”……今年上半年以来,公司还掀起了“考证热”,电工、木工、抹灰工、砌筑工等新增持证工人同比激增358%,工人参与技术革新的数量同比增长97%,“师带徒”结对数量翻了三番,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工人队伍日渐茁壮。
以三维评价体系培育工人,以选树标杆的举措激励工人,以共享荣誉的方式引领工人——八公司工会推进“产改”浇灌出的“春芽”正竞相萌发。
本报记者张婷 岳士琪 张乐 见习记者马芳太